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解决方案 > 交通事故 > 交通肇事罪 > 交通肇事逃逸
交通肇事逃逸
浏览:130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49393

交通肇事逃逸的法律解释

交通肇事逃逸是指机动车驾驶员在发生交通事故的同时,擅自逃离事故现场,以推卸责任为目的的行为。该行为导致交通事故所引起的民事、刑事、行政责任无法确定。如果逃逸行为导致被害人死亡且驾驶员为了逃避法律追究而逃逸,驾驶员将面临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罪名。

交通肇事逃逸的量刑标准

随着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交通肇事逃逸案件数量不断增加,严重扰乱了正常的交通秩序。根据法律规定,对于交通肇事后逃逸的行为,如构成犯罪,将处以三年以上有期徒刑;若逃逸行为导致人员死亡,将处以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交通肇事逃逸案例分析

案例简介:2005年4月8日晚10时25分,被告人陈某无证驾驶k(车牌未悬挂)面包车沿某市八一路由西向东行驶至玉龙公司附近时,与步行过马路的被害人李某相撞,致被害人李某死亡。事故发生后,被告人陈某逃离现场。同年4月10日,被告人陈某到某市公安局交警队投案自首。经某市公安局交警大队交通事故责任认定,被告人陈某负事故的全部责任,被害人李某不负事故责任。某市检察院已被告人陈某犯交通肇事(逃逸)罪,向某市人民法院提起公诉。

案件分析:某市人民法院认为,被告人陈某交通肇事后逃逸,其行为构成交通肇事罪。被告人陈某犯罪后主动投案,属于自首,可以从轻处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33条、第67条的规定,判决如下:陈某犯交通肇事罪,判处有期徒刑六年。

交通肇事逃逸的法条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的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将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将处以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将处以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五条的规定,"因逃逸致人死亡"指的是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导致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情况。

交通肇事逃逸的解决方法

1.报案:被害人及其家属应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

2.配合公安机关调查取证:配合公安机关对现场进行检验鉴定以及其他调查取证,以确定事故责任。

3.公安机关立案侦查:经过调查取证后,若认定驾驶人触犯刑事责任,公安机关将立案侦查。

4.检察院向法院提起公诉:人民检察院认为交通事故中驾驶人的犯罪事实已经查清,证据确实充分,依法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将向法院提起公诉。

5.被害人向司法机关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被害人或被害人家属应在刑事案件(交通肇事)立案后及时向法院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要求被告人(肇事者)赔偿被害人的损失。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交通事故受害者维权指南

    交通事故处理过程中事故双方不可避免会发生一些纠纷,如果交通事故受害人与加害人无法达成和解、调解的,受害人可以向法院进行起诉,以达到解决纠纷和维护自己权益的目的。以下内容是关于受害者维权的相关指南。

  • 一般交通肇事罪

    交通肇事罪,是指违反道路交通管理法规,发生重大交通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依法被追究刑事责任的犯罪行为。②张某违反交通管理法规,导致一人死亡的重大交通事故,负事故的全部责任,张某的行为已经构成交通肇事罪,检察院指控的罪名成立。

  • 交通肇事逃逸

    是指机动车驾驶员在发生交通事故的同时,擅自逃离事故现场,使交通事故所引起的民事、刑事、行政责任无法确定,其目的在于推卸、逃脱责任的行为。如果机动车驾驶员为了逃避法律追究而逃逸,造成被害人得不到及时救助而死亡的,驾驶员还将构成致人死亡的罪名。某市人民法

  • 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交通肇事罪

    交通肇事所致的社会危害性极大,因此刑法规定了交通肇事罪对肇事行为进行处罚。如果驾驶人还造成了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将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被告人曹某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违章驾驶机动车辆发生重大交通事故,导致三人死亡,负事故的全部责任,其行为已构

  • 交强险赔偿
  • 交通事故赔偿顺序
  • 交通事故现场处理流程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