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的规定,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民事赔偿责任如下:
当机动车一方无事故责任时,可以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1) 机动车一方无责任,非机动车一方有责任。
(2) 机动车一方无责任,非机动车一方也无责任。
在双方均无事故责任的情况下,对于是否减轻机动车一方和保险公司的赔偿责任存在争议。有人认为,如果机动车一方没有事故责任,保险公司应按照被保险人无责任的赔偿限额进行赔偿,并减轻机动车一方的赔偿责任。然而,也有人认为,在非机动车一方无事故责任的情况下,不应减轻保险公司和机动车一方的赔偿责任。
当机动车一方有事故责任时,应由机动车投保交强险的保险公司在6万元的交强险责任限额范围内承担赔偿责任。超过责任限额的部分,则根据双方当事人在事故中的过错比例进行分担。具体情况可分为以下两种:
(1) 机动车一方有事故责任,非机动车、行人一方无责任。在这种情况下,超过交强险责任限额部分的损失全部由机动车一方承担。
(2) 机动车一方和非机动车、行人一方均有责任。如果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行人一方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并且机动车驾驶人已经采取必要处置措施的情况下,应适当减轻机动车一方的责任。
根据具体交通事故情况,可以参照以下比例标准减轻机动车一方的责任:
A. 机动车一方负主要责任,非机动车、行人一方负次要责任的,机动车一方承担70%-90%的赔偿责任;
B. 双方负同等责任的,机动车一方承担60%的赔偿责任;
C. 机动车一方负次要责任,非机动车、行人一方负主要责任的,机动车一方承担50%-20%的赔偿责任;
D. 机动车一方无责任,非机动车、行人一方负全责的,机动车一方承担5%-20%的赔偿责任;
E. 双方均无责任的,机动车一方仍承担全部赔偿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的规定,机动车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民事赔偿责任如下:
(1) 机动车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由有过错的一方承担责任;如果双方都有过错,则按照各自过错的比例分担责任。
(2) 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责任。如果机动车一方能够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违反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并且机动车驾驶人已经采取必要处置措施的情况下,可以减轻机动车一方的责任。如果交通事故的损失是由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故意造成的,机动车一方不承担责任。
交通事故赔偿的程序,包括赔偿项目和调解赔偿程序。赔偿项目涵盖了医疗费、误工费等多个方面,并涉及到不同情况的细化处理。调解程序由公安机关主持,经过调解达成协议后会制作调解书,否则将制作调解终结书。若一方不履行协议,当事人可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车辆未年检导致交通事故时保险公司是否赔偿的问题。根据《机动车第三者责任保险条款》,未按规定进行年审或年审不合格的车辆,保险公司不承担赔偿责任。商业保险也不对未按期年审并发生交通事故的车辆赔付。此外,对于丢失的未年审车辆,保险公司同样拒绝赔付。
双方同等责任下的医药费分摊问题。根据法律规定,医药费并非平分,而是由保险公司根据责任限额进行赔付,超出部分由责任人承担。同时文章还详细列举了属于车祸中双方同等责任的情形。
交通事故中主要责任和次要责任的赔偿法条依据。对于事故双方均为机动车的情况,应在交强险限额内全额赔付对方损失,超出部分按7:3比例承担。若涉及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或行人,机动车一方应全额赔付。认定事故责任时,需根据事故各方行为对事故发生的影响程度及过失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