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事故逃逸警察会抓人吗
时间:2024-03-06 浏览:27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发生交通事故后,如果对事故的责任有异议的,当事人应该报警处理,如果造成人员伤亡的,这类型交通事故是不能私了的,一定要报警处理,那么小事故逃逸警察会不会抓人的?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相关知识的解答。
小事故逃逸:法律规定和认定标准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小交通事故发生后,肇事者若逃逸,交通管理部门有权采取行动。
根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四十五条,接到协查通报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立即布置堵截或排查。一旦发现交通肇事逃逸车辆或嫌疑车辆,应予以扣留,并依法传唤交通肇事逃逸人或符合协查通报的嫌疑人,并及时通知案发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案发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立即派遣交通警察前往办理移交。第四十六条规定,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在查获交通肇事逃逸车辆或嫌疑人后,应按原范围撤销协查通报,并通过全国机动车缉查布控系统撤销布控。
交通肇事逃逸的认定标准
对于交通肇事逃逸行为的认定,需要同时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把握。行为人除了必须具备逃逸的客观外在行为方式,还必须具备逃逸的故意。行为人明知发生交通事故,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逸,表明逃逸行为的心态只能是故意的。如果仅仅具备离开现场的外部特征,而不存在逃逸的主观故意,则不能认定为交通肇事逃逸行为。首先,认定逃逸行为存在一个前提条件,即行为人对肇事事故应是明知的。如果行为人对肇事事故不明知,而驾车继续行驶,主观上没有恶性。在这种情况下,行为人只是在进行正常的驾驶行为。只有当行为人对肇事存在盖然性、可能性的明知,才能符合逃逸行为的要求。其次,逃避抢救义务以及其后逃避责任追究也是认定逃逸行为的重要标准。一般情况下,逃逸者不履行抢救义务和逃避责任的动机是重合的。但在特定情况下,也可能存在着并不逃避抢救义务但尽可能地逃避肇事责任追究,或者不履行抢救义务但并不逃避责任追究的情况。只要具备逃避抢救义务和逃避责任追究这两个动机中的任何一个,都应认定为逃逸行为。因此,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和认定标准,交通肇事逃逸行为是被严禁的,一旦发生,交通管理部门有权采取相应的措施追究责任,确保交通秩序和公共安全。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交通肇事逃逸怀疑酒驾认定的标准
交通肇事逃逸怀疑酒驾的认定标准。依据交通管理部门规定,对于逃逸案件,应在查获车辆和驾驶人后十日内制作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酒驾处罚标准包括暂扣驾驶证、罚款、甚至追究刑事责任等,根据驾驶情况不同,处罚程度有所不同。对于重大交通事故并构成犯罪的情况,将依法
-
小事故逃逸的法律规定及赔偿问题
中国小事故逃逸的法律规定及赔偿问题。文中提到,驾驶人需遵循相关法律法规保护现场并报警,对于逃逸案件的处理,公安机关会制定预案并依法传唤逃逸人或嫌疑人。对于赔偿问题,双方需根据事故性质、损失程度和相关证据进行协商,达成公平合理的赔偿协议。
-
勘查交通肇事逃逸现场的一般程序
交通肇事逃逸现场勘查的一般程序。包括撤离现场、快速处置、现场勘查、签名确认、扣留相关证件以及预约事故处理时间等环节。在现场勘查过程中,必须依法进行,确保及时、全面、准确。事后展开调查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
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的代领规定
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的制作期限、逃逸交通事故的认定书申请以及对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的复核申请。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在规定时间内制作认定书,对于逃逸事故,受害方当事人可申请出具认定书。当事人不服责任认定时,可在限定时间内向上级公安交管部门提出复核申请。
-
停车时不小心刮蹭到别人车怎么办
-
交通事故人死亡刑事责任吗
-
交通事故致人死亡逃逸如何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