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破产申请
债权人或债务人向法院提出破产申请。
(二) 立案审查
法院决定是否受理破产申请。
(三) 案件受理
如果受理,法院应依法通知所有债权人。
(四) 案件受理后的工作
进行债权的申报与登记。
(五) 债权人会议
组成债权人会议,并就整顿与和解协议进行讨论。
(六) 破产和解
如果达成和解协议,破产程序中止,公司继续经营。
(七) 企业整顿→破产宣告→破产清算→裁定破产程序终结→企业注销登记。
债务人(拟破产企业名称)提出破产申请时,应提交以下材料:
(1) 破产申请书
(2) 企业主体资格证明(营业执照)
(3) 企业法定代表人与主要负责人名单
(4) 企业职工情况和安置预案
(5) 企业亏损情况的书面说明,并附审计报告
(6) 企业至破产申请日的资产状况明细表,包括有形资产、无形资产和企业投资情况等
(7) 资产负债表等有关会计报表
(8) 企业在金融机构开设账户的详细情况,包括开户审批材料、账号、资金等
(9) 债权清册,应列明企业的债务人名称、住所(包括邮政编码、电话等)、债务数额、发生时间和催讨偿还情况
(10) 债务清册,应列明债权人的名称、住所(包括邮政编码、电话等)、债权人债权数额、发生时间和偿还情况
(11) 企业涉及的担保情况(提供担保合同)
(12) 企业已发生的诉讼情况
企业破产清算中资不抵债的处理方式。当企业破产财产不足以清偿债务时,清算组需按法定顺序进行清偿,若资不抵债则应立即申请破产并由法院指定新的清算组处理。同时,清算报告详细阐述了公司登记情况、清算组情况、债权人通知和公告情况、资产负债状况等内容。
企业破产程序中留守人员的定义和法律规定。留守人员是由清算组依法指定的协助清算组工作的人员,其职责包括核对债权债务、解决业务遗留问题和回答相关询问。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规定,破产企业的法定代表人、财务负责人等必须留守,以确保破产程序的顺利进行。留守人员的
个人破产制度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发展方向。建立个人破产制度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能够保护个人债务人的利益,调动各利益主体的积极性,促进社会资源的充分利用,同时也是维护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的法律保障。虽然面临一些挑战,如消费需求和个人财产登记制度等,但个
可撤销行为的构成要件及其适用范围。文章介绍了可撤销行为的概念,包括其在破产程序中的重要性以及不同国家的立法模式。文章详细阐述了可撤销行为的构成要件,包括损害债权人利益的行为和发生在破产程序开始前的临界期间。此外,文章还讨论了可撤销行为的适用范围,涉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