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侵权责任 > 一般侵权 > 人身权侵权 > 银行电话未告知录音属于侵犯隐私吗

银行电话未告知录音属于侵犯隐私吗

时间:2024-05-04 浏览:129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78462
网友秦女士告诉小编,有一家银行的工作人员最近连续打电话来推销某一款理财产品,秦女士不胜其烦,最后和对方吵了起来,结果无意中得知每次通话对方都进行了录音,然而对方在事前并未告知她录音的事情。秦女士想了解这是否属于侵犯隐私的行为。手心律师网小编来为您解答。

银行电话未告知录音是否侵犯隐私权

在没有将录音用于非法活动或未经对方同意的情况下,一般认为银行电话录音不构成侵权行为。

一、录音的合法性

银行在与客户沟通时进行录音主要是为了作为以后纠纷解决的证据,大多数情况下会明确告知客户。然而,在对方不知情、未同意的情况下,偷录是否合法要根据具体情况分析:

  1. 当面或电话沟通过程中,偷偷录制双方沟通的视听证据一般认为是合法取得的。
  2. 在他人居所、工作场所等安置偷录设备,或者采取其他非法手段取得的视听证据一般认为是非法取得的。

二、录音的证据效力

录音或录像证据是法律允许的证据形式之一,在《民事诉讼法》第63条中规定了八种形式的证据,其中包括“视听资料”即录音录像证据。

录音需要同时具备以下三个条件才具备证据效力:

  1. 录音手段合法,即录音具备合法性。侵害他人合法权益或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的方法取得的录音录像不能作为证据。
  2. 录音无疑点,即录音具备真实性,未经剪接、编辑或伪造。若对方当事人对录音真实性有异议,可以申请司法鉴定。
  3. 录音有其他证据佐证,即录音与案件有关联性,能与其他证据结合形成完整、统一指向的证据链。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侵犯隐私权的法律规定

    侵犯隐私权的法律规定。依据《侵权责任法》,侵犯隐私的行为包括公开个人信息、非法侵入住宅、跟踪监视、刺探财产状况等。最新资讯来自《民法典》,于XX年生效,其中明确了自然人和法人享有的权利,包括隐私权,并加强了对个人信息的保护,禁止非法获取、使用、加工、

  • 人身权的范围

    人身权的范围及其分类。人身权包括人格权和身份权等与人身直接相关的权益,如生命健康权、人格尊严权等。当人身权受到侵害时,公民有权请求司法保护。人身权是公民最基本的权利之一,涉及生命、健康、名誉等核心领域。

  • 电话录音的口头合同是否具备法律效力

    电话录音的口头合同是否具有法律效力,本文指出口头协议的录音可以作为法庭上的辅助证据,但只有公安和国家安全部门的专业器材才能具备法律效力。口头协议是指通过口头达成的协议,一般具有法律效应。对于口头形式的合同认定,可以从当事人已履行义务、双方对必要条款无

  • 个人债务纠纷怎么起诉

    当事人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原告,一般指债权人,在起诉前一定要收集好能说明双方存在债权债务关系的证据,如协议,合同,送货单,提货单,电话录音等等。对于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证据,可及时申请人民法院调查收集。同时,为了确保将来判决的执行、债权的实现,债权人可在起诉之前或起诉同时,向人民法院申请财产保全。人民法院应当保障当事人依照法律规定享有的起诉权利。

  • 如何进行电话录音才有效
  • 收集证据证明劳动关系的存在的方法都有哪些
  • 预期违约的证据有哪些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