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集证据证明劳动关系的存在的方法都有哪些
时间:2024-11-17 浏览:24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大家都知道,是证明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最直接、最有效的证据。而且自《劳动法》实施以后,已有大量用人单位都主动和劳动者签订了劳动合同,大部分劳动者已不需要再为证明劳动关系而发愁。但事实上,至今仍有不少用人单位不与劳动者,妄图通过此举来逃避和劳动的相关制裁。更有部分企业与劳动者签订了劳动合同,但是却不把合同书交给劳动者留存,而是公司人事部门统一保管。在没有签订劳动合同或者虽然签订劳动合同,而劳动者本人缺没有合同书文本的情况下,我代理的很多劳动类案件中,很多公司会否定劳动关系的存在,给劳动者维权无理的增加了一大难题,我们不得不寻找证据,证明劳动关系的存在,这就多了一道程序,即确认劳动关系!
收集证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
在职业生涯中,收集证据是非常重要的。证据一般分为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直接证据是能够直接证明某一事实的证据,而间接证据则需要多份证据来佐证某一事实。
收集工资相关证据
为了收集对自己更有利的证据,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 搜集工资相关证据,包括工资卡、工资存折、工资条或其他工资发放记录,并最好有单位盖章。如果无法搜集到原件,可以采取复印或拍照方式。
- 如果用人单位为劳动者购买了社保,劳动者可以到社保局网站上或到社保局打印自己的社会保险费记录。
收集职务职位身份证明
为了证明职务职位身份,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 搜集用人单位发放的能够证明职务职位身份的证件,如“工作证”、“服务证”、“上岗证”、“外派证”等,并最好有单位盖章。如果无法搜集到原件,可以采取复印或拍照方式。
- 搜集劳动者填写的用人单位招工招聘“登记表”、“报名表”等招用记录。如果无法搜集到原件,可以采取复印或拍照方式。
收集考勤记录和同事证言
为了收集考勤记录和同事证言,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 搜集用人单位的考勤记录,如考勤表、出勤卡等。如果无法搜集到原件,可以采取复印或拍照方式。
- 让同事出具书面证言,但需要注意两点:一是证言的同事一般需要到庭作证;二是同事需要有证据证明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即需要有出具证言的能力。
收集用人单位文件和签订的文件
为了收集用人单位文件和签订的文件,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 搜集载有劳动者名字的用人单位的各种文件,如通知、工作任务单、任命通知书、介绍信、签到表等。
- 搜集劳动者代表用人单位与其他实体或个人签订的文件,如代表公司签收的快递单。
录音、录像、照片和网络信息
为了创造证据,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 录音,最好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协商谈判双方劳动关系事宜的录音。
- 拍照和录像,最好是拍摄劳动者在工作时间在用人单位内上下班的情况。
- 搜集网络信息,如用人单位网页上的公告或消息,或劳动者与相关人员的聊天记录。但需要注意聊天信息的证据需要证明聊天双方是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工作人员,并且需要先公证网页或聊天记录。
手机短信与电话录音和部门处理结果
为了收集手机短信与电话录音和部门处理结果,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 搜集手机短信和电话录音,特别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协商谈判具体事宜时的往来记录。
- 如果无法搜集到任何证据,可以尝试向当地劳动监察部门投诉,寻求帮助搜集有利的证据。
注意事项
在收集证据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 尽量收集多种类型的证据。
- 搜集的书面证据最好有用人单位的盖章或老板、高级管理人员的签名。
- 间接证据的证明效力会受到证据本身的效力、来源和搜集方法等方面的影响。
总之,只要是能够证明劳动关系确实存在的合法证据,都可以采取合法的方式进行搜集。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突然离职是否构成旷工行为
突然离职与旷工行为的区别及后果。离职指员工终止劳动关系,而旷工是未经批准缺勤。突然离职可能导致用工单位采取制裁措施,如拒绝出具离职证明、要求赔偿或扣发工资。但单位在采取措施时需注意法律风险和证据充分性。
-
尸检报告不重新鉴定的处理方式
公安机关在办理刑事案件过程中处理尸检报告的方式。规定中明确了公安机关可以进行尸体解剖以确定死因,并通知家属到场或记录无法通知的情况。对于查明死因且无需继续保存尸体的,公安机关通知家属领回或经批准及时处理。对于没有异议的尸检报告,公安机关认为无需保留尸
-
瑕疵证据与非法证据的界限
瑕疵证据与非法证据的界限。非法证据指侵犯公民权利,违反法定程序,影响证据可采性的证据。瑕疵证据是在取证过程中存在轻微违规但可进行补正或合理解释的证据。两者判断标准包括侵犯公民权利的程度、违反法定程序的性质和程度,以及证据可采性的影响。文章还讨论了关于
-
一、寒暑假劳动关系的认定
寒暑假劳动关系的认定。学生与雇主之间的关系被认定为劳务关系而非劳动关系,学生打工不受劳动法律保护。劳动关系的认定时间是从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需要满足主体资格、劳动管理和业务组成部分等要件。劳动者应收集相关证据以证明与用人单位的劳动关系。
-
社会保险是否能作为劳动关系的依据
-
签订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法定期限
-
打工不签合同,纠纷时获风险案件简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