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侵权责任 > 一般侵权 > 人身权侵权 > 群内传播个人隐私是否构成违法行为

群内传播个人隐私是否构成违法行为

时间:2024-01-04 浏览:35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78471
网友夏女士留言咨询,说因为自己家的孩子跟邻居孩子的冲突问题,邻居在业主社交网络群对她进行谩骂,并且曝光了她的详细地址、电话号码、职业等信息。业主群有好几百人,夏女士想了解邻居这样曝光别人的隐私是否犯法。手心律师网小编来解答这个问题。

个人隐私权的法律保护

个人隐私权是一种法律系统所支持的人身基本权利。根据《侵权责任法》第二条规定,侵害个人隐私权将承担侵权责任。个人隐私权包括私人生活安宁和私人信息秘密的保护,个人有权决定他人在其私生活中的介入程度,以及对自己隐私的公开范围和程度。

网络曝光他人隐私的法律后果

如果通过网络曝光他人隐私,并造成严重后果,可以按照刑法中的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对侵犯者进行追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违反国家规定出售或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将受到刑事处罚。此外,窃取或以其他非法方式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也将受到法律制裁。单位犯罪的,将对单位和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进行处罚。

最新资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自2021年1月1日起生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隐私包括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和私密信息。

侵犯个人隐私权的禁止行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三条,除非得到权利人明确同意,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进行以下行为:

  • 以短信、电话、即时通讯工具、电子邮件、传单等方式侵扰他人的私人生活安宁;
  • 进入、窥视、拍摄他人的住宅、宾馆房间等私密空间;
  • 拍摄、录制、公开、窥视、窃听他人的私密活动;
  • 拍摄、窥视他人身体的私密部位;
  • 收集、处理他人的私密信息;
  • 以其他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

个人信息的法律保护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四条,个人信息受到法律保护。个人信息是以电子或其他方式记录的能够识别特定自然人的各种信息,包括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证件号码、生物识别信息、住址、电话号码、电子邮箱地址、行踪信息等。个人信息中的私密信息也适用隐私权保护的相关规定。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小事故逃逸行为的法律处理

    小事故逃逸行为的法律处理。我国法律规定,发生小的交通事故后逃逸是违法行为,报警后交通部门会受理并查缉逃逸者。报警信息包括事故详情和逃逸者特征等。逃逸对事故责任有重大影响,逃逸方可能承担全部责任,无论事故实际情况如何。总之,我国法律对逃逸行为有严格追究

  • 侵犯隐私权的法律规定

    侵犯隐私权的法律规定。依据《侵权责任法》,侵犯隐私的行为包括公开个人信息、非法侵入住宅、跟踪监视、刺探财产状况等。最新资讯来自《民法典》,于XX年生效,其中明确了自然人和法人享有的权利,包括隐私权,并加强了对个人信息的保护,禁止非法获取、使用、加工、

  • 电话催收是否涉及违法行为

    电话催收中的违法行为。电话催收本身不违法,但涉及侮辱他人、非法拘禁、肢体冲突、未经允许变卖客户财产或收取现金、未经允许进入客户住宅以及散播客户信息等行为则属于违法。根据刑法相关规定,非法拘禁、非法搜查、侮辱等行为将受到不同程度的法律处罚。

  • 人身权的范围

    人身权的范围及其分类。人身权包括人格权和身份权等与人身直接相关的权益,如生命健康权、人格尊严权等。当人身权受到侵害时,公民有权请求司法保护。人身权是公民最基本的权利之一,涉及生命、健康、名誉等核心领域。

  • 行政处罚信息的保留期限
  • 如何报警处理收到恶意短信
  • 犯罪子女能考公务员吗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