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权法律关系的客体如何认知
第一,姓名权的主体只能是自然人,法人不享有姓名权。只有自然人人格的文字标识才叫做姓名,因而自然人才享有姓名权。法人人格的文字标识是名称,享有的是名称权。
第二,姓名权的客体是自然人对自己人格的文字标识的专有权。姓名权的核心问题就是专有权,他人不得享有、使用,只能是权利人自己享有和使用。专有的客体,就是自然人的人格文字标识,不仅包括正式的登记姓名,而且也包括笔名、艺名、别号等。
第三,姓名权的基本义务是不得非法干涉、使用他人的姓名。姓名权是绝对权、对世权,除了姓名权本人之外,任何人都是义务主体,都负有不得侵害其姓名权的义务。
一般认为姓名权的客体是姓名以及与姓名相关的精神利益;而且认为姓名权具有非财产性,它本身不具有直接的财产内容,也无法体现为确定的财产价值;姓名权的客体也不像财产权的客体那样可以转让或继承,应对姓名权的客体作广义理解和扩大解释。就姓名权的客体“姓名”而言,除了自然人在户籍机关登记的正式姓名和有关身分证件所显示的姓名外,还应包括曾用名、笔名、艺名、字、号等,即凡在一定地域范围内能够明确无误地指向特定自然人的称谓,都是姓名权的客体。别名、职务称呼、民间习惯称呼乃至互联网用名等,只要其能在一个确定的地域范围内或一定领域内(包括虚拟空间)能被特定为某一自然人,均应作为姓名权的客体加以保护。正如毛主席(职务称呼)之于毛泽东同志,周总理(职务称呼)之于周恩来同志,赵四小姐(民间习惯称呼)之于赵一荻女士,末代皇帝(民间习惯称呼)之于爱新觉罗·溥仪,无疑皆应受到法律的保护。在德国,即使是纯粹的数字组合,只要这些数字组合已被公认为一个人的名称,也能成为姓名权的客体从而受到法律的保护。
相邻法律关系的三要素,包括主体、客体和内容。主体是参与法律关系的具体个体或组织,客体是所涉及的具体事物或对象,内容则是法律规范所规定的权利和义务。法律关系是根据法律规范建立的社会关系,体现了国家意志,以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为纽带。在相邻关系中,法律权利
重婚罪的构成要件及犯罪行为类型。重婚罪侵犯的是一夫一妻制的婚姻关系,其构成要件包括客体、客观构成、主观构成及犯罪状态。重婚行为分为法律重婚和事实重婚两种情形。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或隐瞒事实真相构成重婚。即使离婚手续已办理,结婚后的重婚行为仍构成犯
房屋抵押与房屋按揭在法律关系主体、贷款用途和目的、法律关系内容、法律关系的客体、买卖合同和担保合同标的物以及权利实现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其中,房屋抵押涉及三方当事人,贷款用途多样;而房屋按揭主体包括购房人、房产商和银行,贷款用途特定。两者在法律上有所不
阿里巴巴将销售假冒服装的淘宝卖家高某诉至杭州互联网法院的案件。高某在淘宝网上注册网店并销售假冒ROEM和MO&Co服装,被阿里巴巴以网络服务合同纠纷起诉索赔。法院已受理此案。文章还讨论了商誉损失计算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包括如何界定侵权期间、确定因果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