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意高空抛物行为根据具体情形可被认定为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故意伤害罪或故意杀人罪。在特定情形下,应从重处罚。其中,故意高空抛物最高可被认定为故意杀人罪。
为了有效预防和依法惩治高空抛物行为,维护人民群众的安全,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关于依法妥善审理高空抛物、坠物案件的意见》,提出了16条具体措施。
在确定高空抛物行为的刑事责任时,应全面考量行为人的动机、抛物场所、抛掷物的情况以及造成的后果等因素。需要准确判断行为的社会危害程度,正确适用罪名,并准确裁量刑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行为,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若致人重伤,可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若致人死亡或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可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除此之外,根据其他法律的规定,也可依照相应规定处罚。
在确定了承担补偿责任的责任主体后,各“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之间应该承担按份责任。以下是原因:
连带责任过分加大了使用人的责任,达不到息诉的目的且不利于社会安定。同时,连带责任有违公平原则。虽然要求多数“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为某个人的行为承担责任有失公平,但为了平衡各方利益,需要通过制度设计来确保损害的最小化。因此,若要“可能的建筑物使用人”承担连带责任,则会让真正的加害人逍遥法外,使得正义无法实现。
连带责任将导致内部之间求偿权的无法实现。在一人承担连带责任并全部赔偿后,其他人可能会互相推诿,导致新案件的产生,客观上增加了法院的负担。
综上所述,较为妥当的解决方案是让“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之间承担按份责任。按份责任可以减轻压力,使得受害人更容易得到补偿。同时,通过“可能的建筑物使用人”主动提供证据证明自己不是侵权人,可以缩小加害人范围,经济上的驱动更能刺激他们作证的义务。此外,按份责任的承担也可以起到预防类似案件发生的作用。
一起货车司机触电身亡的事件。司机老古和老李在驾驶过程中,货车触到高压线导致司机当场身亡。家属向车主王*峰提起诉讼,经过法院协调,王*峰赔偿了死者家属赔偿金等费用。王*峰认为供电部门也有责任,于是将供电公司告上法庭。经过二审判决,供电公司承担30%的赔
高空抛物问题的法律责任和处理方式。当高空抛物未造成人身损害时,可依据相关法律进行行政处罚;若情节严重,将追究刑事责任。同时,也讨论了高空坠物砸车时的理赔方式,如能找到肇事者则向其索赔,否则可通过购买机动车商业保险车辆损失险向保险公司索赔。
高空作业需要持有的特种作业操作证,包括高空作业的定义、证件的获取方式及规定,以及高空坠物责任的判定。高空作业需进行专门的安全技术培训并考核取证,证件每三年审查一次,每六年更新一次。高空坠物责任根据物业服务合同、建筑物使用人等的不同情况判定。
被高空坠物砸伤后如何要求赔偿的问题。当高空坠物造成伤害时,施害方应支付受害方的医疗费用、误工费等相关费用。若造成受害者残疾,还需支付残疾赔偿金等。双方无法达成共识时,可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建筑物上的物品坠落造成他人损害,所有人、管理人或使用人应承担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