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法怎么界定回收食品
时间:2024-07-11 浏览:48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食品安全问题向来为社会大众所广泛关注。我国《食品安全法》中明确规定了食品生产标准,明令禁止生产的食品标准,甚至召回食品的标准。那么,我国《食品安全法》中对于召回食品是如何规定的呢?下面就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您提供有关解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食品安全法对回收食品的界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六十三条规定了食品安全法对回收食品的界定。根据该条款,食品生产者在发现其生产的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或有证据证明可能危害人体健康时,应立即采取停产措施,召回已上市销售的食品,并通知相关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并记录召回和通知的情况。同样,食品经营者在发现其经营的食品存在上述情况时,应立即停止经营,并通知相关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并记录停止经营和通知的情况。如果食品生产者认为需要进行召回的,应立即进行召回。如果是由于食品经营者的原因导致食品存在上述情况,食品经营者也应进行召回。
食品召回后的处理措施
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对召回的食品采取无害化处理、销毁等措施,以防止其再次流入市场。然而,对于因标签、标志或说明书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而被召回的食品,只要食品生产者采取了补救措施并能保证食品安全,可以继续销售。在销售时,食品生产者应向消费者明示采取的补救措施。此外,食品生产经营者还应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报告食品召回和处理情况。如果需要对召回的食品进行无害化处理或销毁,应提前报告时间和地点。如果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认为有必要,可以进行现场监督。对于未按照法律规定进行召回或停止经营的食品生产经营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可以责令其召回或停止经营。
禁止生产的食品、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三十四条明确规定了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根据该条款,禁止生产经营以下食品、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
- 使用非食品原料生产的食品,或者添加了除食品添加剂外的化学物质和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的食品,以及使用回收食品作为原料生产的食品。
- 含有致病性微生物、农药残留、兽药残留、生物毒素、重金属等污染物质,以及其他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超过食品安全标准限量的食品、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
- 使用超过保质期的食品原料或食品添加剂生产的食品和食品添加剂。
- 使用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的食品。
- 营养成分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专供婴幼儿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辅食品。
- 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掺假掺杂或感官性状异常的食品和食品添加剂。
- 病死、毒死或死因不明的禽类、畜类、兽类、水产动物肉类及其制品。
- 未按规定进行检疫或检疫不合格的肉类,或未经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肉类制品。
- 被包装材料、容器、运输工具等污染的食品和食品添加剂。
- 标注虚假生产日期、保质期或超过保质期的食品和食品添加剂。
- 无标签的预包装食品和食品添加剂。
- 国家明令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出于防病等特殊需要。
- 其他不符合法律、法规或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患者在购买药品中的消费者投诉权利
患者购买药品时的消费者投诉权利。根据相关法律,患者若发现药品存在质量问题,可依法投诉。解决途径包括与经营者协商、请求调解、向行政部门投诉、仲裁或诉讼等。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有权监督检查药品相关事项,并需保密被检查人的秘密。消费者投诉时,需提交基本情况、投
-
假冒食品是否违反食品安全法
假冒食品是否违反食品安全法的问题。依据我国食品安全法规定,生产、经营掺假食品的违法行为属于违法,需承担相应责任。具体处罚措施包括没收违法所得和食品、添加剂,并罚款。违法行为包括但不限于多种情况,如生产经营有毒有害、超过保质期的食品、添加剂等。除了上述
-
销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食品的刑事责任
销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食品的刑事责任。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销售金额达到十万元的销售行为将受到刑事处罚,可能导致严重食物中毒或其他食源性疾病。根据不同情形,刑期和罚金有所不同。同时,食品犯罪案件的认定涉及多种情况,包括违反食品安全法规定、卫生行政部门发放
-
食品安全问题引发消费者关注
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性以及消费者对餐饮企业食品加工和服务环节的担忧。作者强调了只有保障食品安全和诚信经营才能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并提出加强对餐饮企业食品加工和服务环节的监管,建立长效监管机制的建议。文章通过个人经历和观点阐述了食品安全问题的严重性,呼吁社
-
《产品质量法》中的消费者权益保护
-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产品质量法对销售者赔偿责任的规定
-
普通食品可以暗示其具有保健功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