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收公务员、学生徇私舞弊罪的主体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以及《立法解释》规定的人员。
招收公务员、学生徇私舞弊罪的行为是在招收公务员、学生工作中徇私舞弊。徇私舞弊是指利用职权,弄虚作假,为亲友徇私情,将不合格的人员冒充合格人员予以录用、招收,或者将合格人员应当予以录用、招收而不予录用、招收。
招收公务员、学生徇私舞弊罪的罪责形式是故意。故意是指明知是招收公务员、学生徇私舞弊行为而有意实施的主观心理状态。犯罪行为必须出于徇私的动机。
招收公务员、学生徇私舞弊罪的罪量要素是情节严重。情节严重是指具有下列情形之一:
1. 利用职务便利,徇私情、私利,伪造、变造人事、户口档案、考试成绩等,弄虚作假招收公务员、学生;
2. 徇私情、私利,三次以上招收或一次招收三名以上不合格的公务员、学生;
3. 因招收不合格的公务员、学生,导致被排挤的合格人员或其亲属精神失常或自杀;
4. 因徇私舞弊招收公务员、学生,导致该项招收工作重新进行;
5. 招收不合格的公务员、学生,造成恶劣社会影响。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招收公务员、学生工作中徇私舞弊,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根据《关于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立案侦查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试行)的规定,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
1. 徇私情、私利,利用职务便利,伪造、变造人事、户口档案、考试成绩等,弄虚作假招收公务员、学生;
2. 徇私情、私利,三次以上招收或一次招收三名以上不合格的公务员、学生;
3. 因招收不合格的公务员、学生,导致被排挤的合格人员或其亲属精神失常或自杀;
4. 因徇私舞弊招收公务员、学生,导致该项招收工作重新进行;
5. 招收不合格的公务员、学生,造成恶劣社会影响。
根据《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立案侦查的渎职侵权重特大案件标准(试行)》规定,重特大案件包括:
1. 重大案件:
a. 五次以上招收不合格公务员、学生或一次招收五名以上不合格公务员、学生;
b. 造成县区范围内招收公务员、学生工作重新进行;
c. 因招收不合格公务员、学生,导致被排挤的合格人员或其亲属精神失常。
2. 特大案件:
a. 七次以上招收不合格公务员、学生或一次招收七名以上不合格公务员、学生;
b. 造成地市范围内招收公务员、学生工作重新进行;
c. 因招收不合格公务员、学生,导致被排挤的合格人员或其亲属自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四百一十八条规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招收公务员、学生工作中徇私舞弊,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贪污罪的分类。包括侵吞财物、窃取财物、骗取财物和其他方法等多种形式的贪污行为。其他方法还包括内外勾结、公款私存、利用回扣和合同非法占有公款等。此外,文章还介绍了间接贪污和占有应交单位的劳务收入等形式的贪污行为,以及利用新技术手段进行贪污的行为。
五年后再犯赌博罪是否属于累犯的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在五年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属于累犯。对于赌博罪,如果符合聚众赌博的立案追诉标准,应当以营利为目的并被追究刑事责任。用作赌注的款物、
福利院虐待儿童老人的法律处罚和福利院领养孩子的手续。对于虐待行为,根据相关法律,福利院若虐待儿童老人且情节严重,其主要领导者和直接责任人员将受到刑事处罚。领养孩子方面,收养人需提交一系列证件和证明,包括护照、海外居住证明等,并遵循严格的法律程序。
挪用公款罪中营利性活动的认定。根据相关法律解释,挪用公款用于营利活动包括存入银行、集资、购买股票等行为。不同挪用情况有不同的认定标准,涉及挪用时间、是否归还、是否用于非法活动等。明确区分不同情况有助于对挪用公款罪进行恰当的法律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