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简单共同犯罪中,如果共同犯罪人的共同实行行为未得逞,那么他们构成犯罪未遂。如果其中一个共同犯罪人的行为导致危害结果发生,其他共同犯罪人的行为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没有影响,那么所有共同犯罪人仍然构成犯罪既遂。
在共同实行犯中,如果一个人自动中止犯罪并劝说其他共同犯罪人中止犯罪,从而导致共同停止实行犯罪,那么所有共同犯罪人都构成犯罪中止。如果一个人自动中止犯罪并劝说其他共同犯罪人中止犯罪,但劝说其他共同犯罪人中止犯罪无效,转而采取防止措施,避免危害结果发生,那么自动中止犯罪者构成犯罪中止,其他共同犯罪人构成犯罪未遂。如果一个人自动中止犯罪并劝阻其他共同犯罪人继续犯罪,但最终未能阻止危害结果发生,那么自动中止犯罪者与其他共同犯罪人一样构成犯罪既遂。然而,中止行为及为防止犯罪结果发生所做的努力,在量刑时可以作为酌定从轻情节予以考虑。
在复杂共同犯罪中,如果实行犯着手实行犯罪而未遂,对于教唆犯或帮助犯来说,如果实行犯未遂是出于他们意志以外的原因,那么教唆犯或帮助犯与实行犯同样构成犯罪未遂。
如果实行犯在犯罪预备阶段或实行阶段中止犯罪,如果这种中止出于教唆犯意志以外的原因,那么实行犯中止的效力就不适用于教唆犯,对教唆犯应分别以预备犯或未遂犯论处。如果实行犯的中止也出于教唆犯的意志,那么教唆犯也应构成犯罪中止。
在教唆犯或帮助犯教唆、帮助他人犯罪后,他人已经预备犯罪或已着手实行犯罪时,如果他们自动中止犯罪并防止他人继续犯罪或有效地防止了犯罪结果发生,那么教唆犯或帮助犯构成犯罪中止,实行犯构成犯罪未遂。如果实行犯经教唆犯或帮助犯的劝说,也自动中止犯罪,那么教唆犯、帮助犯和实行犯都构成犯罪中止。如果教唆犯或帮助犯虽然自动中止犯罪,但实行犯没有完成犯罪,原因不是由于教唆犯或帮助犯的自动中止,而是由于他们意志以外的障碍,那么教唆犯、帮助犯和实行犯都构成犯罪未遂。如果教唆犯或帮助犯虽然自动中止犯罪,但未能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那么教唆犯、帮助犯和实行犯都构成犯罪既遂。
甲乙密谋共同盗窃,并约定分工:甲在周围放风、准备接应,乙进入室内盗窃。一天,两人踩好点后开始行动,但甲在门口放风时突然感到害怕,没有与正在室内盗窃的乙打招呼,自己一个人先溜走了。后来,乙盗窃了数万元财物。关于甲的行为如何定性产生了分歧:
一种观点认为:甲构成盗窃罪(中止)。根据我国刑法第24条第1款的规定,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行为人自动放弃犯罪或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因而未完成犯罪的一种犯罪停止形态。甲在完全有条件完成盗窃行为的情况下,主动放弃了盗窃的念头,并且客观上停止了实施盗窃行为,符合自动放弃犯罪的犯罪中止特征。
另一种观点认为:甲构成盗窃罪(既遂)。根据“部分实行全部责任”的原则,只要一个共犯人的行为导致法定结果而出现既遂状态,其他共犯人都应当对整个犯罪的既遂状态承担既遂责任。甲虽然自动放弃了犯罪,但并未能有效地防止共同犯罪的结果发生,因此不应认定为犯罪中止。
总之,根据以上两种观点,甲的行为在法律上可能被认定为盗窃罪的中止或既遂。具体的定性需要综合考虑案情、法律规定以及相关判例等因素。
拾得遗失物不归还的法律后果,包括可能面临的民事诉讼和刑事责任。拾得遗失物后,拾得人有报告、保管和归还的义务。不当得利和侵占他人财物将构成犯罪,并受到处罚。拾得人应妥善保管遗失物并及时归还给权利人,否则将承担法律后果。同时,文章还介绍了拾得人的义务,包
刑讯逼供罪的定义、构成要件和法律后果。刑讯逼供罪指司法工作人员对犯罪嫌疑人采用肉刑或变相肉刑手段强迫其作口供的行为。构成此罪必须满足主体、行为方式、目的和结果等要件。触犯刑讯逼供罪的行为人将受到法律严惩,若导致人员伤残或死亡,将从重处罚。需注意,非法
我国刑法对于故意伤害轻伤是否构成犯罪的规定。根据刑法,轻伤以上伤情构成故意伤害罪。若犯罪情节较轻并通过赔偿获得被害人谅解,可免予刑事处罚。对于故意伤害行为,根据不同后果,法律规定不同刑罚,包括有期徒刑、拘役、管制等。其他法律有特别规定的,依照其规定处
卧轨自杀未遂是否构成寻衅滋事罪的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的规定,寻衅滋事罪包括一系列行为,包括扰乱公共场所秩序的行为。因此,如果一个人实施卧轨自杀未遂并破坏了社会秩序,就可能会被视为寻衅滋事罪并受到法律的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