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看守所留所执行刑罚罪犯管理办法》第四十一条规定,拘役是由看守所执行的。拘役期满后,看守所应当按期释放,并发给刑满释放证明书。同时,看守所还需告知被拘役人在规定期限内,持刑满释放证明书到其原户籍所在地的公安派出所办理户籍登记手续。如果被拘役人有代管的财物,看守所也应当如数归还。对于患有重病的拘役释放人员,看守所还需要通知其家属接回。
拘役一般适用于犯罪性质较轻微的情况。根据统计数据,渎职罪是适用拘役最为普遍的犯罪类型,其次是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和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等。虽然危害国家安全罪和危害公共安全罪等犯罪性质较严重,但适用拘役的比例较低。
拘役多适用于社会危害性不大的犯罪。在中国刑法分则中,除了过失致人死亡罪不能适用拘役外,绝大多数过失犯罪都可以适用拘役,约占全部过失犯罪的95%左右。在同一类犯罪中,适用拘役的也是一些社会危害性不大的犯罪。
在中国刑法分则中,大多数设置拘役刑的条文将其作为最低法定刑规定。在这些条文中,拘役适用于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此外,拘役也可以适用于本应判处短期徒刑,但具有从轻情节的犯罪。另外,一些规定有管制刑的条文也同时规定了拘役的适用。在这些条文中,拘役介于管制与徒刑之间。因此,除了上述两种情况,拘役还可以适用于本应判处管制,但具有从重情节的犯罪。此外,在以短期徒刑为最低法定刑的犯罪中,如果具体犯罪具有减轻处罚情节,也可以判处拘役。
刑法中关于羁押期限与刑期折抵的关系。羁押期限可折抵刑期,仅限于管制、拘役和有期徒刑。羁押期限包括侦查、审查起诉和审判三个阶段。具体折抵规定为管制的羁押一日折抵刑期两日,拘役和有期徒刑的羁押一日折抵刑期一日。在特定情况下,如发现另有重要罪行等,羁押期限
不同刑罚情况下剥夺政治权利的计算与执行规定。对于独立适用剥夺政治权利的情况,刑期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对于判处管制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情况,期限与管制期限相同;有期徒刑或拘役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执行期间不享有政治权利,但不计入刑期;死刑或无期徒刑附加剥
滥用职权罪的共同犯罪性质。根据我国刑法的相关规定,同一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共同实施滥用职权行为,构成犯罪时将被视为共同犯罪。滥用职权罪可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情节严重者可被判处更长期限的刑罚。同时,如果涉及徇私舞弊,处罚将更为严厉。
醉驾拘役期间被拘留者是否享有通信自由的问题。在一般情况下,被拘役者会失去通信自由的权利,不允许打电话等通信方式。文章还介绍了拘役的定义、期限、执行方式和特点,包括每月可回家与亲人团聚一至两天等规定。法律依据为《刑法》第四十二条至第四十四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