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刑法》第八十一条的规定,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只要实际执行十三年以上,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并且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可以申请假释。然而,对于特殊情况,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可以不受执行刑期的限制。
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必须满足以下条件才能申请假释:
如果犯罪分子是累犯,或者因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者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是不得申请假释的。
对于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如果满足上述假释条件,其假释期限为实际执行刑期的十年以上。
在决定是否假释犯罪分子时,必须考虑其假释后对所居住社区的影响。这是为了保护社会安全,防止犯罪分子再次危害社会。
无期徒刑的执行机关、减刑和假释的规定、适用情况等相关内容。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罪犯将在监狱或其他指定场所执行刑罚,参加劳动、接受教育和改造。在执行期间,如果表现出悔改和立功行为,可以获得减刑。适用情况包括严重危害国家安全罪和其他严重刑事犯罪、死刑缓期执行
终身监禁的减刑假释问题,依据相关法律规定,被判处终身监禁的罪犯在死刑缓期执行期满后被减为无期徒刑的裁定中,不得再进行减刑或假释。文章还介绍了不同类型的终身监禁,包括绝对终身监禁、裁量终身监禁和无假释终身监禁,并阐述了终身监禁的适用范围和条件。
假释制度的相关内容。假释是一种刑罚执行制度,适用于被判处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假释必须附加条件,且累犯和因暴力犯罪被判刑的犯罪分子不得享受假释。适用假释的刑期条件和实质条件包括执行一定时间的刑罚、表现悔改态度等。假释考验期限根据刑期不同而有所
剥夺政治权利日期的确定方式。对于判处死缓、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其政治权利从判决生效之日起剥夺;对于判处管制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起始日期与管制刑期相同;对于拘役、有期徒刑、死缓期满后剥夺政治权利的,从主刑执行完毕或假释之日起开始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