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只有被判处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才可以适用假释制度。被判处死刑(包括死缓)的犯罪分子是不能直接适用假释制度的。
对于被判处死缓的犯罪分子来说,其考验期为2年。如果在考验期结束后,被判处死缓的犯罪分子的刑期减为无期徒刑或25年有期徒刑,并符合一定条件,那么可以适用假释制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必须执行原判刑期的二分之一以上,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必须实际执行十三年以上。同时,罪犯必须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并表现出确实悔改且没有再犯罪的危险。特殊情况下,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可以不受上述执行刑期的限制。
以下情况下,犯罪分子不得适用假释制度:
(1) 累犯不得假释,无论其被判处何种刑种和刑期。
(2) 实施了杀人、爆炸、抢劫、强奸、绑架等暴力性犯罪,并被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暴力性犯罪除了上述列举的几种犯罪外,还包括其他对人身行使有形力的犯罪,例如伤害、武装叛乱、武装暴乱、劫持航空器等罪。
(3) 对于被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的暴力性犯罪分子,即使减刑后其刑期低于10年有期徒刑,也不得假释。
单位犯罪的刑事责任及判决标准,包括单位犯罪的定义、刑罚以及法人代表在企业犯罪中的责任。同时,针对偷税行为的刑事责任及判决标准和法人代表在偷税犯罪中的法律责任进行了详细阐述,包括不同情况下法人代表承担法律责任的具体情况。
无期徒刑的执行和改造过程。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需在监狱等机构执行刑罚,并参加劳动、接受教育改造。符合一定条件的犯罪分子可获得减刑或假释,但累犯和因暴力犯罪被判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适用这一规定。
刑法规定死刑犯从侦查到枪决所需时间的相关内容。文章指出,侦查阶段因案情复杂和侦查要求高等因素,时间较不确定,从几个月到几年不等。死刑适用对象有限制,如犯罪时未成年和审判时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死缓期间表现不同,刑罚结果也有所不同。
中国刑事诉讼法中关于死刑执行时间的规定。最高人民法院确定执行死刑后,会通知下级人民法院进行执行,并要求在七天内完成。但出现特定情形如判决错误、罪犯重大立功表现或怀孕等,应停止执行并报告最高人民法院。停止执行后,需按照法律规定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