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关于依法惩治袭警违法犯罪行为的指导意见》,袭警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情形一般不得适用缓刑。
实施暴力袭警行为,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将根据第一条规定酌情从重处罚:
对于构成犯罪的上述行为,一般不得适用缓刑。
对于驾车冲撞、碾轧、拖拽、剐蹭民警,或挤别、碰撞正在执行职务的警用车辆,危害公共安全或民警生命、健康安全的行为,根据刑法第114条、第115条、第232条、第234条的规定,将酌情从重处罚。
根据《关于依法惩治袭警违法犯罪行为的指导意见》,驾车冲撞、碾轧、拖拽、剐蹭民警,或挤别、碰撞正在执行职务的警用车辆,危害公共安全或民警生命、健康安全的行为,符合刑法第114条、第115条、第232条、第234条的规定,应被定罪为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故意杀人罪或故意伤害罪,并酌情从重处罚。
对于暴力袭警行为,导致民警重伤或死亡的情形,符合刑法第234条、第232条的规定,应被定罪为故意伤害罪或故意杀人罪,并酌情从重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关于缓刑的相关法律规定。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要想宣告缓刑,需满足犯罪情节较轻、有悔罪表现等条件。在交通肇事构成犯罪的情况下,如果肇事者符合这些条件并进行积极赔偿,可被判处缓刑。附加刑仍需执行,并可能根据
司法局在判处犯罪分子缓刑方面的法律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对于符合一定条件的犯罪分子可以考虑宣告缓刑,包括犯罪情节较轻、有悔罪表现等。法院也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对犯罪分子进行限制。同时,如果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被判处附加刑,附加刑仍需执行
哪些罪犯不适用缓刑和死缓能否减为有期徒刑的问题。对于未成年、老年和身体有残疾的罪犯,符合一定条件可以适用假释。死缓减为有期徒刑后,符合条件的罪犯也可以假释。但假释的罪犯一般不得减刑,假释考验期也不能缩短。同时,执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方可考虑假释。
醉酒驾驶的刑罚种类及法律依据。醉酒驾驶最高刑罚为拘役,但也可能判处缓刑。根据《刑法》规定,醉酒驾驶机动车的行为构成危险驾驶罪,并列举了几种具体情形。机动车所有人、管理人对特定行为负有直接责任也将受到处罚。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按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