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法 > 刑法罪名 > 破坏经济秩序罪 > 社交软件上泄露隐私可以起诉人家吗

社交软件上泄露隐私可以起诉人家吗

时间:2023-11-24 浏览:61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82231
现实生活中网络的使用是比较普遍的,虽然说网络给人们带来了很多的方便,同时有时候也会造成伤害,就是自己的隐私被曝光,那么对于社交软件上泄露隐私可以起诉人家吗?下面就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大家解释一下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学习,希望对于大家有帮助。

社交软件上泄露隐私的法律责任

一、个人隐私权的法律保护

根据众多法律系统的支持,个人隐私权被视为一种人身基本权利。个人隐私权指的是自然人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宁和私人信息秘密的权利,该权利受到法律保护,不得被他人非法侵扰、知悉、收集、利用和公开。个人隐私权的行使范围以及对他人介入私生活的限制,以及向他人公开隐私的决定权由权利主体自行决定。根据《侵权责任法》第二条规定,侵害民事权益的行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民事权益包括生命权、健康权、姓名权、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隐私权等人身权益。

二、网络曝光他人隐私的法律后果

如果通过网络曝光他人隐私,并造成严重后果,可以根据刑法中的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对行为人追究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可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将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提供给他人的,将受到更重的处罚。对于窃取或者以其他方式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也将受到刑法的处罚。单位犯前述罪行的,将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进行相应处罚。

三、最新资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二条,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隐私包括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三条,除非得到权利人明确同意,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实施以下行为:- 以短信、电话、即时通讯工具、电子邮件、传单等方式侵扰他人的私人生活安宁;- 进入、窥视、拍摄他人的住宅、宾馆房间等私密空间;- 拍摄、录制、公开、窥视、窃听他人的私密活动;- 拍摄、窥视他人身体的私密部位;- 收集、处理他人的私密信息;- 以其他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四条,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个人信息指以电子或其他方式记录的能够单独或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特定自然人的各种信息,包括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证件号码、生物识别信息、住址、电话号码、电子邮箱地址、行踪信息等。个人信息中的私密信息也适用隐私权保护的相关规定。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通关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的骗取海关核销行为确定

    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的构成条件,以及确定通关走私行为的依据。行为人通过假出口、假结转或利用虚假单证骗取海关核销,导致保税货物脱离海关监管,造成国家税款流失,情节严重者将被追究刑事责任。不可抗力导致的保税货物脱离监管不认定为走私犯罪。同时,文章还区分了

  • 投资电影的欺诈行为及法律应对措施

    电影投资中的欺诈行为及法律应对措施。文章介绍了确认被骗事实并保留证据的方法,同时列举了电影投资中常见的欺诈手法,包括网络小程序欺诈、股票群骗局、联合出品公司欺诈和社交软件三方骗局。文章还引用了《刑法》的相关规定,对欺诈行为进行了法律上的惩处说明。

  • 诱导投资是否构成诈骗

    诱导投资是否构成诈骗的问题。根据我国的刑法规定,利用虚假信息和数据诱导他人投资是诈骗行为,涉及诈骗罪的法律规定。诈骗罪侵犯的是公私财物所有权,要求使用欺诈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财物。文章还介绍了诈骗罪的其他特征,如主体要件和主观要件等。

  • 诈骗罪与电信诈骗的区别

    诈骗罪与电信诈骗之间的区别及网络诈骗的举报方式。诈骗罪是刑法规定的罪名,而电信诈骗是诈骗行为的一种表现形式。遭遇网络诈骗时,应及时向公安部门报案并尽可能多地留存证据,同时向举报中心提交相关材料,包括打款记录、聊天记录、通话录音等。

  • 民间投资诈骗的追赔方式
  • 食品犯罪案件中明知的认定
  • 走私罪中的强制措施变更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