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偷税漏税的法律责任主要由法人代表、财务、以及公司主要负责人承担。如果偷税漏税未达到犯罪标准,行政处罚通常会对单位进行0.5-5倍的罚款。如果涉及犯罪行为,则可能会面临监禁和罚金的处罚。
在这些责任人中,法人代表承担最主要的责任。当然,如果有证据表明财务人员也有故意偷税行为,也会追究其责任。偷税金额的多少决定了是否构成犯罪。
我国《刑法》第201条规定了偷税罪,第203条规定了逃避追缴欠税罪。偷税罪是一个俗称,而非正式罪名。
根据《刑法》第201条的规定,如果纳税人采取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账簿、记账凭证,在账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拒不申报或者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未缴或少缴应纳税款,且偷税数额占应纳税额的10%以上但不满30%,且偷税数额在1万元以上但不满10万元,或者因偷税被税务机关给予二次行政处罚又偷税的,将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偷税数额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金。如果偷税数额占应纳税额的30%以上,且偷税数额在10万元以上,将面临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偷税数额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金。
我国《刑法》对单位犯罪的处罚主要采取两罚制,即对单位处以罚金刑,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以自由刑或罚金和没收财产。
在单位犯罪的情况下,根据《刑法》的规定,需要追究两种人的法律责任:第一种是直接负责人,即违法行为的指使者,可以是法人代表、财务经理或财务总监。第二种是直接责任人,即违法行为的经办人,一般是单位的会计。如果一个单位做假账,会计往往是首先被抓的人。
有人认为,在单位犯罪中,首先应该追究企业的法人代表的责任。然而,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不能一概而论。法人代表只有在以下三种情况下才会对偷税犯罪承担法律责任:
1. 法人代表是涉税违法行为的直接责任人,即偷税行为是法人代表自己实施的,公司其他人不知情。
2. 法人代表指使别人来实施偷税行为,即偷税行为是法人代表授意企业的财务总监、会计操作的。
3. 法人代表明知单位存在偷税行为,但未加以制止。尽管在这种情况下,法人代表没有参与违法行为,但是如果明知单位存在偷税行为而未采取措施制止,也将承担法律责任。
此外,在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进行刑罚时,主要采用自由刑,当然也可能适用罚金和财产没收。在适用自由刑时,大部分情况下与个人犯罪的刑罚相同,部分情况下则低于个人犯罪的刑罚。
赌博行为的认定及其与诈骗和抢劫等犯罪的区分。赌博罪与其他犯罪的区分主要在于主观上是否以营利为目的,客观上是否具有聚众赌博等行为。对于赌博罪的量刑标准,根据刑法规定,不同情况会有不同的处罚。同时,文章也详细阐述了赌博罪与诈骗罪和抢劫罪的具体区分和定罪情
甲乙双方就风险投资扶持中国企业新加坡上市双赢模式推介会的合作事宜所达成的协议内容。双方明确了合作内容、合作权利与义务、法律责任、保密条款、协议转让性等方面的具体规定。内容涉及合作举办推介会的相关事宜,包括招商策划、嘉宾联系、场地落实、合作方的媒体支持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从犯的刑罚确定问题。根据我国法律规定,从犯在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中的刑罚根据犯罪情节确定,可从轻、减轻处罚或免除处罚。文章还介绍了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构成要件,包括客体、客观、主体和主观要件。
休眠公司的法律责任。被吊销营业执照的企业名称在一定期限内不得使用,法定代表人和直接责任人在特定期间内不得担任公司高层职务。出资人或股东应依法履行清算义务,否则承担法律后果。营业执照等需缴回,否则将面临处罚。文章全面阐述了休眠公司的法律责任,强调了遵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