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法 > 刑法罪名 > 破坏经济秩序罪 > 持有、使用假币是否构成犯罪

持有、使用假币是否构成犯罪

时间:2025-01-04 浏览:38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82416
贪污受贿向来是为人民群众所不耻的,最近几年来政府对贪污官员的打击力度逐渐增强。同时,假币在我们国家是禁止使用的,使用假币达到一定数额构成刑事犯罪,持有行为作为使用行为的先行行为,持有多少假币构成犯罪?认定持有假币罪需要注意些什么?手心律师网小编整理了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学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持有、使用伪造货币是否构成犯罪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伪造货币等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五条的规定,明知是假币而持有、使用的行为将根据数额的大小来判断是否构成犯罪。如果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但是如果数额较大,将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金;如果数额巨大,将处以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如果数额特别巨大,将处以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怎样认定持有、使用假币罪?

本罪的客体是国家货币管理制度。持有或者使用伪造的货币的行为危害或已经危害国家货币流通秩序,妨害国家货币管理制度。

本罪在客观方面上表现为持有、使用伪造的货币,数额较大的行为。

持有、使用假币的行为特征

持有是指行为人控制、掌握伪造的货币的行为。无论行为人持有伪造货币的原因和目的是什么,只要能证明行为人确实掌握、控制了一定数额的伪造货币,即符合本罪的行为特征。

使用是指将伪造的货币冒充真币而予以流通的行为。接受货币的对方通常并不知道该货币属于伪造的货币,因此这种使用带有欺骗的性质。具体使用方法可以多种多样,如购买商品、偿还债务、借予他人等。

持有、使用伪造的货币行为还必须是数额较大的才能构成本罪。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规定,以“总面值1000元以上或者币量100张以上”作为认定标准。

持有、使用假币罪的主体和主观要件

本罪的主体是凡是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其持有、使用伪造货币的行为都可构成本罪。

本罪在主观方面只能出于故意,即明知是伪造的货币而仍非法持有与使用。对于受他人的蒙蔽、欺骗误以为是货币而为之携带或保管的情况,如果在发现后继续持有或使用伪造货币,仍可构成本罪。明知他人持有的是伪造货币而代为收藏的行为构成窝藏赃物罪。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赌博行为的认定及其与其他犯罪的区分

    赌博行为的认定及其与诈骗和抢劫等犯罪的区分。赌博罪与其他犯罪的区分主要在于主观上是否以营利为目的,客观上是否具有聚众赌博等行为。对于赌博罪的量刑标准,根据刑法规定,不同情况会有不同的处罚。同时,文章也详细阐述了赌博罪与诈骗罪和抢劫罪的具体区分和定罪情

  • 诈骗未达到立案标准是否构成刑事责任

    诈骗未达到立案标准是否构成刑事责任的问题。根据我国法律规定,诈骗数额未达到立案标准时,不会追究刑事责任,但可能面临治安管理处罚。文章还详细解释了网络诈骗罪的构成要件,包括客体要件、客观要件、主体要件和主观要件。

  •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从犯的刑罚确定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从犯的刑罚确定问题。根据我国法律规定,从犯在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中的刑罚根据犯罪情节确定,可从轻、减轻处罚或免除处罚。文章还介绍了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构成要件,包括客体、客观、主体和主观要件。

  • 电信诈骗的追回问题

    电信诈骗的追回问题和特点。电信诈骗资金难以追回,因为其特点包括无面对面接触、信息化作案、智能化手段、地域分散甚至国际化、团伙作案和赃款转移迅速。被骗资金可通过多种渠道快速转移,警方难以追踪。银行冻结账户流程复杂,且涉及多家账户,导致资金难以冻结。诈骗

  • 关于持有使用假币罪立案标准的解析
  • 持有、使用假币是否构成犯罪
  • 购买使用持有调换假币违法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