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法 > 刑法罪名 > 侵犯人身民主权利罪 > 公然侮辱他人的,应当如何处罚是什么

公然侮辱他人的,应当如何处罚是什么

时间:2023-10-27 浏览:33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82537
对于公然侮辱他人的,应当如何处罚是什么,你知道法律如何规定吗?下面,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相关法律知识,手心律师网小编整理了以下的内容,可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公然侮辱他人的行为及其处罚

一、公然侮辱他人的行为特征

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的规定,公然侮辱他人的行为属于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其主要特征包括:

1. 行为侵犯他人的人格尊严和名誉权。根据宪法第三十八条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人格尊严是公民最基本的权利,而名誉则是公民在社会生活中所获得的社会评价。

2. 行为人实施了侮辱他人的行为。这里所说的“侮辱”是指公然诋毁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的行为。侮辱的方法可以是暴力,也可以是暴力以外的其他方法。暴力方法包括强迫他人“戴高帽”游行、当众剥光他人衣服、以粪便泼人、强迫他人作出有辱人格的动作等。暴力以外的其他方法包括当众用恶毒刻薄的语言对被侵害人进行嘲笑、辱骂,散布被侵害人的生活隐私、生理缺陷等,以及使用贴传单、漫画、书刊或其他公开的文字等方式诋毁他人人格、侮辱他人等。

3. 侮辱他人的行为是公然进行的。这里的“公然”指的是当众或利用能够使多人听到或看到的方式对他人进行侮辱,被侮辱的对象不一定在场。

4. 侮辱他人的行为是明确地针对特定的人实施。如果不是针对特定的人,而是一般的谩骂等,不属于公然侮辱他人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

二、公然侮辱他人的处罚

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的规定,对于公然侮辱他人的行为,处罚如下:

1. 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2. 情节严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三、注意事项

在实践中,我们还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 划清正当的舆论监督与文字侮辱的界限。

2. 划清正当的文学创作与贬损人格、破坏名誉的界限。

3. 划清当事人所在单位依职权对个人的政绩、品德等所做的考核、评价、审查行为与侮辱行为的界限。

4. 划清通过正当、合法的渠道向有关部门反映、举报、揭发不道德行为、违法行为、犯罪行为与侮辱行为的界限。

5. 划清出于善意的批评与恶意的侮辱行为的界限等。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奸尸罪的定罪和处罚

    奸尸罪的定罪和处罚问题。奸尸罪包括盗窃尸体罪和侮辱尸体罪,是选择性罪名。犯罪主体为已满十六周岁且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犯罪主观要件为故意,行为对象是尸体,包括无生命的尸体和与尸体相关的物品。定罪后,处罚根据刑法的相关规定进行,具体刑罚因国家而异。

  • 自首认定的要素

    自首认定中的自首认定要素和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认定,以及提起自诉的条件。自首认定可从投案的时间、自动性、投案对象和投出对象来把握;如实供述则关注个体对自己行为的认识及未供述真实身份的情况。提起自诉需满足适格自诉人、明确的被告人和具体的诉讼请求,以及属于

  • 公开场合当众侮辱他人人格可否申诉精神损害赔偿

    公开场合当众侮辱他人人格的情况下,依据法律规定受害人可申诉精神损害赔偿。具体判定赔偿责任时,考虑侵权行为的后果、侵权人的过错程度等因素。同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公然侮辱他人人格的行为可能受到治安拘留或

  • 死者名誉权与死者名誉的区别

    死者名誉权和死者近亲属诉讼权的相关法律条款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通过讨论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的解答和相关解释,强调了死者的名誉权及其近亲属的诉讼权的法律依据和保护范围。同时,本文也讨论了侵犯死者名誉权的形式,如侮辱和诽谤等,以及新闻报道严重失实导致名誉受

  • 过分的玩笑是否构成校园欺凌
  • 名誉侵权的法律后果
  • 寻衅滋事罪的追诉期限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