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刑法》第99条的规定,量刑期限中的“以上、以下、以内”是包含本数的。然而,在《刑法》第63条第1款关于减轻处罚的规定以及《刑法》第69条关于数罪并罚的规定中,“以下”不包括本数。
例如,某犯因三罪分别被判处8年、9年、10年有期徒刑。如果这里的总和刑期“以下”包括本数,那么对于该犯可以决定执行有期徒刑27年。这一处刑结果等同于适用并科原则。然而,如果这里的数刑中最高刑期“以上”包括本数,那么该犯可能仅被判处8年有期徒刑,与采用吸收原则无异。显然,这是错误的。
根据我国《刑法》第99条的规定:“本法所称以上、以下、以内,包括本数。”
根据《刑法》第63条第1款的规定:“应当在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
根据《刑法》第69条的规定:“对于有期徒刑并罚,应采用限制加重原则。”
因此,在适用限制加重原则予以并罚时,“以上”、“以下”也不应包括本数。采用并科原则主要适用于主刑与附加刑以及不同种附加刑的并罚,而吸收原则只适用于死刑、无期徒刑与有期自由刑的并罚。这样的规定既能体现法定的“限制”精神,又能体现“加重”的立法原意。
自首认定中的自首认定要素和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认定,以及提起自诉的条件。自首认定可从投案的时间、自动性、投案对象和投出对象来把握;如实供述则关注个体对自己行为的认识及未供述真实身份的情况。提起自诉需满足适格自诉人、明确的被告人和具体的诉讼请求,以及属于
寻衅滋事罪的追诉期限及其中情节恶劣的认定。根据我国刑法相关规定,追诉期限由可能判处的最高刑决定。文章还详细列举了认定情节恶劣的具体情形,包括殴打他人、破坏社会秩序等,并说明了当案件中存在这些行为之一时,应被认定为情节恶劣。
依据刑法的规定,数罪并罚一般要在刑罚执行完毕之前实施,如果刑罚执行完毕后发现新罪的,按新罪进行处罚。根据刑法第42条的规定,拘役的期限为1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数罪并罚不能超过1年。决定缓刑考验期限,应当根据犯罪分子犯罪的情节,悔罪的表现以及判处的刑期,在
依据我国《刑法》的规定,数罪并罚执行的期限是有限制的,判处管制的最高期限不超过三年、拘役不超过一年,有期徒刑依据判处刑期的总和而定。数罪中有判处附加刑的,附加刑仍须执行,其中附加刑种类相同的,合并执行,种类不同的,分别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