拐卖人口罪是指以出卖为目的,通过拐骗、绑架、收买、贩卖、施诈、接送、中转等手段,对妇女、儿童以及年满十四周岁的未成年男性和成年男子进行非法行为。这种犯罪行为在中国大陆近三十年来呈现愈演愈烈之势,尤其在贫困地区和流动人口集中的发达地区。
拐卖人口罪主要侵犯妇女、儿童的人身自由权利和人格尊严。该罪行的客观表现包括拐骗、绑架、收买、贩卖、接送、中转妇女、儿童,以及偷盗婴幼儿的行为。妇女包括中国国籍和外国国籍以及无国籍的女性,年龄满14周岁以上;儿童指不满14周岁的男女孩。拐骗是指通过欺骗、利诱等非暴力手段将妇女、儿童拐走以出卖;绑架是指通过暴力、胁迫或麻醉等手段劫持、控制妇女、儿童;收买是指以金钱或其他财物买取、换取妇女、儿童;贩卖是指将妇女、儿童当作商品出售给他人以获取非法利益;接送是指在拐卖妇女、儿童过程中的接收、运送行为;中转是指为拐卖妇女、儿童的罪犯提供中途场所或机会;偷盗婴幼儿是指秘密窃取不满6周岁的儿童。该罪名属于选择性罪名,只要实施上述行为之一即可构成犯罪,同时实施两种或两种以上行为也构成一罪,不实行数罪并罚。
拐卖人口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即任何人都有可能成为该罪的犯罪主体。在主观方面,犯罪行为必须是故意的,并且具有出卖的目的。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犯拐卖人口罪的,将被处以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如果情节特别严重,将被处以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没收财产。如果情节特别严重到一定程度,将被处以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情节特别严重的认定参照1992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执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严惩拐卖、绑架妇女、儿童的犯罪分子的决定的若干问题的解答》的规定。这里所说的“情节特别严重”是指该法第240条第1款所列的8项情形中的特别严重情节。
拐卖人口罪中还包括其他认定,如拐卖妇女、儿童集团的首要分子的认定、拐卖妇女、儿童3人以上的认定、奸淫被拐卖的妇女的认定、诱骗、强迫被拐卖的妇女卖淫或将被拐卖的妇女卖给他人迫使其卖淫的认定、造成被拐卖的妇女、儿童或其亲属重伤、死亡或其他严重后果的认定、将妇女、儿童卖往境外的认定,以及以出卖为目的偷盗婴幼儿的认定。这些认定在实际刑事执行中需要明确具体的标准和解释。
诈骗罪中配偶的责任问题。在诈骗活动中,如果配偶没有参与且不知情,则不需承担刑事责任。诈骗罪的构成要件包括骗取公私财物、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主体具有刑事责任能力且故意诈骗并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其他类似行为如拐卖妇女、儿童或骗取银行贷款等,则构成其他罪名。
非法拘禁罪致人轻伤的定罪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相关规定,非法拘禁并造成受害人轻伤,需进行民事赔偿并受到相应刑事处罚。文章还详述了不同情形下非法拘禁的处罚标准,如涉及重伤或死亡等情况。此外,文章提及了非法拘禁的立案程序及立案标准,如持续时间、
拐卖儿童罪的刑罚和相关概念,其中包括拐卖妇女、儿童罪的刑罚以及拐骗儿童罪与拐卖妇女、儿童罪的区别。拐卖儿童行为不论是否送回都构成犯罪,刑罚根据情节轻重而定。拐骗儿童罪侵犯的是家庭关系和儿童权益,犯罪目的多为收养或奴役;而拐卖妇女、儿童罪则是以贩卖牟利
未遂拐卖妇女儿童罪的定罪问题,包括罪名构成要素、罪行对象、罪行行为、罪行主体和罪行主观方面。拐卖妇女儿童罪侵犯的是妇女和儿童的人身自由权利与人格尊严,只要行为人实施了拐骗、绑架、收买、贩卖等行为之一,且具备故意和出卖目的,即可定罪。该罪行是选择性罪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