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法 > 刑法罪名 > 侵犯财产罪 > 抢夺、窃取国有档案罪如何认定

抢夺、窃取国有档案罪如何认定

时间:2023-10-29 浏览:18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82819
政府、事业单位及军事部门等都会保存一些档案,其中记载了一些重要信息。相关部门要保管好档案,不得将其丢失,损毁。而有的人为了某种目的,会在公开场合抢夺档案,或者窃取档案,这就构成犯罪。那么,抢夺、窃取国有档案罪如何认定?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大家进行相应的解答,以供大家参考学习,希望以下回答对您有所帮助。

抢夺、窃取国有档案罪认定及量刑标准

一、抢夺、窃取国有档案罪的认定

抢夺、窃取国有档案罪是指乘人不备公然夺取或者采取秘密手段获取国家所有的档案的行为。该罪的犯罪构成包括客体要件、客观要件、主体要件和主观要件。

1. 客体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对档案的管理制度。档案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档案的灭失、毁损往往会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因此,为了加强对国有档案的保管、利用,惩治严重妨害国有档案的犯罪十分必要。

本罪的犯罪对象是国家所有的档案。档案是指过去和现在的国家机构、社会组织以及个人从事政治、经济、军事、科学、技术、文化、宗教等活动直接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所谓国家所有的档案,是指国家档案馆保管且所有权属于国家的档案。归集体、个人所有的档案不是本罪的对象。

根据我国《档案法》第3条的规定,一切国家机关、武装力量、政党、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公民都有保护档案的义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档案工作的领导,把档案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我国的档案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便于社会各方面的利用。任何抢夺、窃取国家所有的档案的行为,都严重侵犯了国家的档案管理秩序。

2. 客观要件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抢夺、窃取国家所有的档案的行为。所谓抢夺,是指在国有档案的保管者、持有人在场的情况下,公然当面夺走或抢取国有档案的行为,一般是乘管班人员或持有人不备而夺取,但也不排除在管理人、持有人有备时而强行夺取的情况。所谓窃取,是指采取自以为不为国有档案管理人、持有人发觉的方法,而秘密取走国家所有档案的行为。既可以当其面窃取,也可以在档案保管者、使用人不在场时而潜入档案存放地窃取等。

本罪为选择性罪名,只要行为人实施了其中之一行为,即构成本罪。即若只实施抢夺档案的行为,构成抢夺档案罪;只实施窃取档案行为的,构成窃取档案罪。

3. 主体要件

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即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成为本罪主体。

4. 主观要件

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即明知是国家所有的档案而进行抢夺或窃取,如果行为人不知抢劫或窃取的是国家档案的,不构成本罪。

二、抢夺、窃取国有档案罪的量刑标准

犯本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若抢夺、窃取国家所有的档案,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有前两款行为,同时又构成本法规定的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二十九条第一款、第三款的规定,抢夺、窃取国家所有的档案的行为属于本罪,其量刑标准如上所述。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