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法 > 刑法罪名 >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 > 寻衅滋事罪两个人轻微伤怎么处理

寻衅滋事罪两个人轻微伤怎么处理

时间:2024-07-04 浏览:18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83150
【寻衅滋事罪相关法律知识科普】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常常因为小矛盾而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破坏社会秩序,被判处寻畔滋事罪。那么,寻衅滋事罪两个人轻微伤怎么处理呢?今天,下面就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大家解释一下相关内容,欢迎阅读了解。

寻衅滋事罪两个人轻微伤的处理方式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的规定,对于随意殴打他人,致一人以轻伤或者二人以上轻微伤,并且情节恶劣的行为,可以判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最高法院、最高检察院关于办理寻衅滋事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寻衅滋事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条,如果随意殴打他人,破坏社会秩序,并具备以下情形之一,就应当认定为“情节恶劣”:

  1. 致一人以上轻伤或者二人以上轻微伤;
  2. 引起他人精神失常、自杀等严重后果;
  3. 多次随意殴打他人;
  4. 持凶器随意殴打他人;
  5. 随意殴打精神病人、残疾人、流浪乞讨人员、老年人、孕妇、未成年人,造成恶劣社会影响;
  6. 在公共场所随意殴打他人,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
  7. 其他情节恶劣的情形。

因此,对于寻衅滋事罪并造成两个人轻微伤的情况,必须进行刑事处罚。

法律依据

为了依法惩治寻衅滋事犯罪,维护社会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相关规定,现就办理寻衅滋事刑事案件适用法律的若干问题进行解释:

第一条 寻衅滋事的定义

行为人为寻求刺激、发泄情绪、逞强耍横等,无事生非,实施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规定的行为,应当认定为“寻衅滋事”。

第二条 寻衅滋事罪的情节恶劣

随意殴打他人,破坏社会秩序,并具备以下情形之一,应当认定为“情节恶劣”:

  1. 致一人以上轻伤或者二人以上轻微伤;
  2. 引起他人精神失常、自杀等严重后果;
  3. 多次随意殴打他人;
  4. 持凶器随意殴打他人;
  5. 随意殴打精神病人、残疾人、流浪乞讨人员、老年人、孕妇、未成年人,造成恶劣社会影响;
  6. 在公共场所随意殴打他人,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
  7. 其他情节恶劣的情形。

第三条 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的情节恶劣

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破坏社会秩序,并具备以下情形之一,应当认定为“情节恶劣”:

  1. 多次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造成恶劣社会影响;
  2. 持凶器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
  3. 追逐、拦截、辱骂、恐吓精神病人、残疾人、流浪乞讨人员、老年人、孕妇、未成年人,造成恶劣社会影响;
  4. 引起他人精神失常、自杀等严重后果;
  5. 严重影响他人的工作、生活、生产、经营;
  6. 其他情节恶劣的情形。

第四条 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的情节严重

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破坏社会秩序,并具备以下情形之一,应当认定为“情节严重”:

  1. 强拿硬要公私财物价值一千元以上,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价值二千元以上;
  2. 多次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造成恶劣社会影响;
  3. 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精神病人、残疾人、流浪乞讨人员、老年人、孕妇、未成年人的财物,造成恶劣社会影响;
  4. 引起他人精神失常、自杀等严重后果;
  5. 严重影响他人的工作、生活、生产、经营;
  6. 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第五条 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的情节严重

在车站、码头、机场、医院、商场、公园、影剧院、展览会、运动场或其他公共场所起哄闹事,应当根据公共场所的性质、公共活动的重要程度、公共场所的人数、起哄闹事的时间、公共场所受影响的范围与程度等因素,综合判断是否“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

第六条 纠集他人实施寻衅滋事犯罪的处理

纠集他人三次以上实施寻衅滋事犯罪,未经处理的,应当依照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第二款的规定处罚。

第七条 寻衅滋事与其他罪行的定罪处罚

如果实施寻衅滋事行为,同时符合寻衅滋事罪和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故意毁坏财物罪、敲诈勒索罪、抢夺罪、抢劫罪等罪的构成要件,应当依照处罚较重的犯罪定罪处罚。

第八条 从轻处罚和不起诉、免予刑事处罚

如果行为人认罪、悔罪,积极赔偿被害人损失或取得被害人谅解,可以从轻处罚;如果犯罪情节轻微,可以不起诉或者免予刑事处罚。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伪证罪的量刑标准及定义

    中国伪证罪的量刑标准及定义。伪证罪适用于刑事诉讼中,犯罪主体包括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对与案件重要情节故意作虚假证明的行为,最高可被判处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伪证罪具有其特殊性,在不同国家的法律中也有所体现,但其定义与量刑标准因各国法律而异。

  • 高考作弊行为的处理措施

    中国高考作弊行为的处理措施以及组织考试作弊罪的处罚。根据不同情节的作弊行为,可以采取取消成绩、暂停参加各种国家教育考试等处理措施。同时,《刑法修正案(九)》对组织考试作弊行为进行了明确规定,组织作弊者将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和罚款等处罚。文章还详

  • 伪证罪的后果及其在法律中的认定

    伪证罪的严重后果以及其在法律中的认定。伪证罪对国家司法秩序和当事人权利造成严重危害,其认定需区分与非罪的界限、与诬告陷害罪、包庇罪和包庇毒品犯罪分子罪的界限。只有在特定情形下,如伪证行为导致严重后果等,才应追究刑事责任。

  • 吸毒是否构成刑事犯罪行为

    吸毒行为的法律定义和处罚措施。吸毒行为不被视为刑事犯罪行为,但会受到行政处罚,如拘留和罚款。对于吸毒成瘾人员,可责令接受社区戒毒或强制隔离戒毒。强制隔离戒毒适用于特定情形,期限为二年。怀孕或哺乳不满一周岁婴儿的妇女以及未成年人不适用强制隔离戒毒。

  • 妨害公务罪的构成和情形
  • 招摇撞骗罪的法律规定
  • 战时拒绝、逃避征召、军事训练罪的构成要件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