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法 > 刑法罪名 >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 > 吸毒后驾驶涉嫌构成危险驾驶罪吗

吸毒后驾驶涉嫌构成危险驾驶罪吗

时间:2024-06-19 浏览:24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83243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驾驶机动车需要考取驾驶证,而驾驶机动车不得有危险公共安全的行为,否则会构成危险驾驶罪的,那么吸毒后驾驶涉嫌会不会构成危险驾驶罪的?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解答,希望以下的知识对读者有所帮助。

吸毒后驾驶是否构成危险驾驶罪?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吸毒后驾驶机动车属于危险驾驶行为。如果因吸毒驾驶机动车造成严重交通事故,将被追究交通肇事罪的刑事责任。

相关法律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导致重大事故,造成人员重伤、死亡或者重大财产损失的,将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如果交通肇事后逃逸或者具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将被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如果逃逸行为导致人员死亡,将被判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危险驾驶罪的行为包括以下情形:

  1. 追逐竞驶,且情节恶劣;
  2. 醉酒驾驶机动车;
  3. 从事校车业务或者旅客运输,严重超载或者严重超速行驶;
  4. 违反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规定运输危险化学品,危及公共安全。

对于机动车所有人或管理人而言,如果其对上述第三项和第四项行为负有直接责任,将依法受到处罚。如果同时构成其他犯罪,将按照较重的处罚进行定罪。

此外,《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第七十七条规定,机动车驾驶人具有以下情形之一,将被注销其机动车驾驶证:

  1. 死亡;
  2. 提出注销申请;
  3. 丧失民事行为能力,监护人提出注销申请;
  4. 身体条件不适合驾驶机动车;
  5. 患有妨碍安全驾驶的疾病,如器质性心脏病、癫痫病、美尼尔氏症等;
  6. 吸食、注射毒品后驾驶机动车,正在执行社区戒毒、强制隔离戒毒、社区康复措施,或者长期服用依赖性精神药品成瘾尚未戒除;
  7. 超过机动车驾驶证有效期一年以上未换证;
  8. 年龄在70周岁以上,在一个记分周期结束后一年内未提交身体条件证明;或者持有残疾人专用小型自动挡载客汽车准驾车型,在三个记分周期结束后一年内未提交身体条件证明;
  9. 年龄在60周岁以上,所持机动车驾驶证只具有无轨电车或者有轨电车准驾车型;或者年龄在70周岁以上,所持机动车驾驶证只具有低速载货汽车、三轮汽车、轮式自行机械车准驾车型。
  10. 机动车驾驶证被吊销或者驾驶许可被撤销。

根据具体情形,如果机动车驾驶人符合以上情形之一,其机动车驾驶证将被注销并公告作废。如果被注销未超过两年,机动车驾驶人可在参加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和相关知识考试合格后恢复驾驶资格。如果被注销机动车驾驶证在有效期内或者超过有效期不满一年,机动车驾驶人提交身体条件证明后,可以恢复驾驶资格。对于具有以上情形之一的机动车驾驶人,如果申请机动车驾驶证时存在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或者交通事故未处理记录,必须处理完毕后才能办理驾驶证。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寻衅滋事罪的构成要件

    中国刑法中寻衅滋事罪的构成要件及构成要素。寻衅滋事罪包括随意殴打他人、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强拿硬要或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等行为。构成要素包括行为的方式和手段、直接危害结果和间接不良后果、行为的时间和地点以及行为人的一贯表现。

  • 刑法寻衅滋事罪认定的条件有哪些

    刑法寻衅滋事罪认定的条件,包括随意殴打他人、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强拿硬要或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等情节恶劣的行为。同时,文章还涉及判死刑缓期执行的结束时间和释放时间,缓期执行期间的表现和法定程序是影响结束时间和释放时间的主要因素。

  • 刑法寻衅滋事罪判几年

    刑法中寻衅滋事罪的量刑幅度和相关法律规定。犯寻衅滋事罪一般会被判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恶劣者判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此外,文章还介绍了死刑缓期执行和有期徒刑缓刑的相关内容。

  • 刑法寻衅滋事罪是多少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关于寻衅滋事罪的第293条规定。寻衅滋事罪是指随意挑衅、破坏社会秩序的行为。新刑法对寻衅滋事罪的量刑标准有明确规定,根据情节和后果判决不同的刑期。此外,中国的死刑种类包括死刑立即执行和死刑缓期二年执行。

  • 寻衅滋事罪是多少条
  • 寻衅滋事罪以伤情鉴定做标准吗
  • 网上约架算不算寻衅滋事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