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法 > 刑法罪名 >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 > 非法使用窃听、窃照专用器材罪怎么判刑

非法使用窃听、窃照专用器材罪怎么判刑

时间:2024-11-04 浏览:18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83309
【非法使用窃听、窃照专用器材罪相关法律知识科普】发生在电视中的使用窃听、窃照等工具获得消息的行为在现实生活中也是时常发生的,有一些是合法的,但有些就是非法的,有时会造成严重不良的影响。那么,根据我国刑法,非法使用窃听、窃照专用器材罪处罚是什么呢?下面,手心律师网小编将在下文中为您详细介绍,欢迎阅读了解。

非法使用窃听、窃照专用器材罪的法律规定

刑法条文

根据我国刑法第二百八十四条的规定,非法使用窃听、窃照专用器材,造成严重后果的,将受到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的处罚。

法律法规

根据《国家安全法》第二十一条的规定,任何个人和组织都不得非法持有、使用窃听、窃照等专用间谍器材。根据第二十九条的规定,对于非法持有属于国家秘密的文件、资料和其他物品,以及非法持有、使用专用间谍器材的情况,国家安全机关可以依法对其人身、物品、住处和其他有关的地方进行搜查,并对其非法持有的属于国家秘密的文件、资料和其他物品,以及非法持有、使用的专用间谍器材予以没收。如果非法持有属于国家秘密的文件、资料和其他物品构成泄露国家秘密罪,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根据《国家安全法实施细则》第二十条的规定,所谓的“专用间谍器材”包括暗藏式窃听、窃照器材、突发式收发报机、一次性密码本、密写工具、用于获取情报的电子监听、截收器材以及其他专用间谍器材。专用间谍器材的确认由国家安全部负责。

立案标准

非法使用窃听、窃照专用器材构成犯罪的标准包括两个条件:行为人实施了非法使用窃听、窃照专用器材的行为,并且造成了严重后果。只有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才应当立案。这个罪行属于结果犯,如果未造成严重后果,则不构成犯罪,不予立案。

构成要件

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即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对窃听、窃照专用器材的管理秩序。根据国家安全法和其他法律、法规的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均不得非法持有、使用窃听、窃照等专用谍器材。因此,在我国,窃听、窃照专用器材是一般禁止持有、使用的物品,除非法律特别授权,否则持有、使用即为非法。对于有关机关确有需要的情况,其具体使用程序应当受到严格的限制。例如,《国家安全法》第10条规定,国家安全机关因侦察危害国家安全行为的需要,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经过严格的批准手续,可以采取技术侦察措施。第33条规定,公安机关执行国家安全工作任务时,适用本法有关规定。这些程序规定的目的在于防止有关机关滥用国家权力,侵犯公民权利。所有这些法律、法规和其他规范性文件构成了国家对窃听、窃照专用器材的管理秩序。窃听是指秘密偷听、偷录他人言谈、动静,窃照是指秘密拍摄他人行为举止。窃听、窃照关乎公民个人隐私生活自由权和企事业单位自主进行经营活动、不受非法干扰的权利。因此,除非有权机关依法进行,否则均为非法。一般情况下,行为人亲自偷听,或者用一般器材偷拍、偷照,由于条件的限制,危害不会太大。因此,本法不认定其为犯罪,而构成行政违法,或者民事侵权的情况下,应当承担相应的行政责任或民事责任。然而,如果行为人利用窃听、窃照专用器材进行窃听、窃照,其破坏能力极大,给公民的生活自由和企事业单位的正常经营活动构成很大威胁。同时,一些不法分子如果将窃听、窃照专用器材用于危害国家安全的活动,则会损害国家的安全和利益。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肇事致死主责一定判刑吗

    交通事故导致一人死亡并承担主责的情况,构成交通肇事罪时会被判刑。根据相关法律解释,包括导致一人死亡并负事故主要责任等情况将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同时,文章还阐述了交通肇事罪与故意杀人罪的区别,重点在行为人的后续行为和导致被害人的状态。

  • 破坏公物二万的刑事责任及量刑标准

    破坏公物二万的刑事责任及量刑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毁坏公私财物数额较大者将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罚金等处罚。对于破坏公物二万的案件,法院将综合考虑数额、其他严重情节和当地量刑标准来判决。具体判刑时间取决于案情和当地标准,此信息仅

  • 假释制度的定义和条件

    假释制度的相关内容。假释是一种刑罚执行制度,适用于被判处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假释必须附加条件,且累犯和因暴力犯罪被判刑的犯罪分子不得享受假释。适用假释的刑期条件和实质条件包括执行一定时间的刑罚、表现悔改态度等。假释考验期限根据刑期不同而有所

  • 逮捕的认定及可能判处有期徒刑的条件

    逮捕的认定条件及可能判处有期徒刑的条件。根据《刑事诉讼法》规定,逮捕必须同时满足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以及采取取保候审等方法无法防止社会危险性三个条件。被逮捕的人可能会被判刑,建议委托律师进行法律辩护。

  • 掩饰隐瞒自首立功从犯初犯怎么判
  •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会留档案吗
  • 烟头引起火灾会判刑吗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