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法 > 刑法罪名 > 贪污贿赂罪 > 行贿搜证的方式有哪些

行贿搜证的方式有哪些

时间:2024-12-11 浏览:28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83410
不仅受贿行为有法律责任,行贿的一方也需要为自己的行为付出法律代价。行贿人是不会主动说明自己有行贿,因此要追究行贿者的责任,必须要先有证据证明他有行贿的行为,那么,行贿搜证的方式有哪些?看看手心律师网对此介绍。

行贿搜证的方式及其重要性

1. 搜集基础性证据

行贿搜证的首要任务是搜集受贿人利用职务之便为行贿人谋取利益的证据。这一步骤对于证明受贿犯罪的成立至关重要。

在搜集基础性证据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要查清受贿主体是否具有谋取行贿人所要利益的职权,并确定受贿主体依法享有的职权及职权和地位所形成便利条件的范围。

其次,要明确行贿人所要谋取的利益是什么。如果不能查清行贿人所要谋取的利益,受贿人可以借此辩解行贿人没有利益要求,或自己没有也不能为行贿人谋求利益,所取得财物是因送礼、亲友赠予等纯粹民事法律行为而取得。

最后,要确定受贿人是否利用职权为行贿人谋取了利益。虽然利益的实现与否不影响罪名的成立,但行贿人的利益已通过受贿人的职权得到实现的证据,是揭露受贿实质的最有力的武器。

2. 收集受贿人收受贿赂的证据

证实受贿犯罪的基础条件之一是收集受贿人收受了行贿人贿赂的证据。

在收集这些证据时,需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要收集证据证明受贿人收受的是行贿的贿赂而不是其他人的财物,以亲友合法收入为借口的受贿犯罪分子往往利用这一环节做文章,把贿赂化为亲友的合法收入,财物的取得表面上看来与行贿人毫无关系。

另一方面,要收集证据证明受贿人主观上、客观上已将财物占为已有,而不是暂时持有这些财物,以借贷和转交第三人为借口的受贿犯罪。受贿人并不否认从行贿人手中拿到钱物,但辩解不是要收归已有,而是以后要归还或只是受托帮人转交,自己并不想受贿。

3. 收集受贿人制造假象的证据

为了揭示受贿人的受贿主观故意,需要收集受贿人制造假象的证据,撕破合法伪装。

受贿犯罪分子常常通过制造合法取得财物的假象进行反侦查活动,但无论行为有多么隐蔽,总会在客观上留下痕迹。主要的证据包括:

一是用做伪装的合法行为的不正常现象。

二是受贿人制造假象,进行串供伪证的事实。这些证据的收集能够证实犯罪分子进行反侦查活动的事实以及所谓合法取得财物的虚假性,通过否定财物的合法取得,反面论证受贿犯罪的客观真实。

4. 同步收集证据、摧毁君子协议,深挖窝案串案

在行贿搜证过程中,需要同步收集证据、摧毁君子协议,深挖窝案串案。

这样做的原因有:

首先,同步取证可以切断窝案串案犯罪嫌疑人之间的联系,争取时间,避免串供,取得突破案件的主动权。

其次,如果出现口供不一致,可以针对情况迅速调整取证策略。

第三,虽然行贿双方信誓旦旦,但案发后,双方都猜疑对方能否遵守君子协议。这时只要适时抓住双方的矛盾心理,就能击溃同盟防线。

行贿罪的处罚情形及自首规定

根据我国刑法第三百九十条的规定,对行贿罪的处罚有以下情形:

1. 一般行贿罪

对于一般行贿罪,可处以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

2. 严重行贿罪

如果行贿行为谋取不正当利益,情节严重,或者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可处以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3. 特别严重行贿罪

如果行贿行为情节特别严重,可处以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并可以并处没收财产。法律对情节严重、情节特别严重的标准未作具体规定,需要从行贿数额、手段、次数、人数、后果、犯罪后的表现等方面进行考察。

对于行贿人在被追诉前主动交待行贿行为的情况,可以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这是对行贿人自首的特别规定。根据刑法第六十七条的规定,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由于贿赂犯罪具有很大的隐蔽性,取证难度较大,而行贿与受贿又是对应的、密切联系在一起的,行贿人主动交待行贿行为实际上是对受贿人的揭发检举,属于立功表现。因此,为了瓦解犯罪分子,严厉打击受贿犯罪,落实惩办与宽大相结合的政策,刑法第三百九十条第二款规定,行贿人在被追诉前主动交待贿赂行为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这一规定是对我国自首制度的重要补充。

综上所述,行贿搜证的方式及其重要性不可忽视。对于行贿罪的处罚情形,根据情节的严重程度有不同的刑罚,而行贿人主动交待行贿行为则可减轻或免除处罚。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掩盖犯罪证据的构成要件及立案标准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的构成要件及其立案标准,以及刑事司法实践中的争议和程序上的分歧。构成要件包括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并通过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等方式掩饰、隐瞒。根据刑法修订内容,处罚力度加重,主观范围缩小。实践中存在关于

  • 未经确认的债权能行使代位权吗

    关于代位权的相关法律规定和实践争议。主要讨论了未经确认的债权能否行使代位权的问题,同时阐述了代位权的客体范围、行使方式和行使效果等内容。摘要认为,债权人提起代位权诉讼时,只需提供一般证据证明债权的存在,法院应受理。代位权的客体范围具有金钱给付内容的到

  • 机动车肇事逃逸保险公司的处理方式

    机动车肇事逃逸后保险公司的处理方式。对于交强险,保险公司仅在特定情况下垫付抢救费用并有权追偿,不承担财产损失赔偿责任。对于商业险,事故发生后逃离现场或故意破坏证据等行为,保险公司不予赔偿。

  • 对债权人造成的风险

    合同法规定下债权人在诉讼中可能面临的风险,以及债权人规避法律风险的一些做法。其中提到了预先扣除利息和大额借款未留证据等情况可能导致债权人难以维护自己的权益。另外,介绍了债权人规避法律的一种有效方法,即通过某种操作方式让债务人无法证明实际借款金额。律师

  • 挪用公款罪的构成要件
  • 拆迁了自己怎么补偿
  • 婚后贷款购房如何归一方所有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