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九十三条第二款的解释,村民委员会等村基层组织人员可以构成受贿罪主体。
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于2000年4月29日讨论的内容,解释了村民委员会等村基层组织人员在从事哪些工作时属于刑法第九十三条第二款规定的“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
1. 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的管理;
2. 社会捐助公益事业款物的管理;
3. 国有土地的经营和管理;
4. 土地征用补偿费用的管理;
5. 代征、代缴税款;
6. 有关计划生育、户籍、征兵工作;
7. 协助人民政府从事的其他行政管理工作。
如果村民委员会等村基层组织人员在从事上述公务时,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占有公共财物、挪用公款、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就构成犯罪,适用刑法第三百八十二条和第三百八十三条贪污罪、第三百八十四条挪用公款罪、第三百八十五条和第三百八十六条受贿罪的规定。
以上内容现予公告。
根据刑法修正案(九)的规定:
四十四、将刑法第三百八十三条修改为:
对犯贪污罪的,根据情节轻重,分别依照下列规定处罚:
1. 贪污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较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
2. 贪污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3. 贪污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如果数额特别巨大,并使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的,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对多次贪污未经处理的,按照累计贪污数额处罚。
犯第一款罪,在提起公诉前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真诚悔罪、积极退赃,避免、减少损害结果的发生,有第一项规定情形的,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有第二项、第三项规定情形的,可以从轻处罚。
犯第一款罪,有第三项规定情形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人民法院根据犯罪情节等情况可以同时决定在其死刑缓期执行二年期满依法减为无期徒刑后,终身监禁,不得减刑、假释。
受贿罪的证据要求及取证方法,包括主体要件的证据要求、利用职务之变的证据要求、受贿行为的证据要求以及赂物的证据收集。需要收集多种证据,包括书面文件、档案证明、证人证言等,并注意细节方面的证据收集,如时间、地点、环境等。在取证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
不同数额的贪污或受贿行为的量刑标准。根据贪污或受贿数额的大小,文章详细阐述了不同数额下的刑罚规定,包括有期徒刑、拘役、罚金和没收财产等处罚方式。同时,文章还列出了认定“其他较重情节”、“其他严重情节”和“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具体情形,以便对贪污或受贿
公务员受贿行为的法律后果。公务员受贿能否保住工作取决于是否受到刑事处罚,若受到刑罚则会被开除。根据《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违反廉政纪律的公务员将被给予不同程度的处分,情节严重者将被开除。
挪用公款罪的构成要件。文章介绍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关于挪用公款罪的定义以及犯罪主体的特殊性。同时,文章指出借款若经单位批准则不构成挪用公款,挪用特定款物的行为将受到从重处罚。最后提醒读者,本文仅作法律知识普及,不构成法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