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九十三条第二款的解释,村民委员会等村基层组织人员可以构成受贿罪主体。
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于2000年4月29日讨论的内容,解释了村民委员会等村基层组织人员在从事哪些工作时属于刑法第九十三条第二款规定的“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
1. 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的管理;
2. 社会捐助公益事业款物的管理;
3. 国有土地的经营和管理;
4. 土地征用补偿费用的管理;
5. 代征、代缴税款;
6. 有关计划生育、户籍、征兵工作;
7. 协助人民政府从事的其他行政管理工作。
如果村民委员会等村基层组织人员在从事上述公务时,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占有公共财物、挪用公款、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就构成犯罪,适用刑法第三百八十二条和第三百八十三条贪污罪、第三百八十四条挪用公款罪、第三百八十五条和第三百八十六条受贿罪的规定。
以上内容现予公告。
根据刑法修正案(九)的规定:
四十四、将刑法第三百八十三条修改为:
对犯贪污罪的,根据情节轻重,分别依照下列规定处罚:
1. 贪污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较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
2. 贪污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3. 贪污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如果数额特别巨大,并使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的,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对多次贪污未经处理的,按照累计贪污数额处罚。
犯第一款罪,在提起公诉前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真诚悔罪、积极退赃,避免、减少损害结果的发生,有第一项规定情形的,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有第二项、第三项规定情形的,可以从轻处罚。
犯第一款罪,有第三项规定情形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人民法院根据犯罪情节等情况可以同时决定在其死刑缓期执行二年期满依法减为无期徒刑后,终身监禁,不得减刑、假释。
挪用公款罪的构成要件,包括客体要件、客观要件、主体要件和主观要件。该罪行侵犯的是公共财产所有权及国家财经管理制度,行为主体是国家工作人员,表现是未经批准擅自挪用公款。根据相关法律,挪用公款罪包括挪用公款用于个人目的、进行非法活动,挪用数额较大的公款从
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的构成要件包括:1、客体是国家对公司、企业以及非国有事业单位、其他组织的工作人员职务活动的管理制度。2、客观方面表现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数额较大的行为。3、主体是特殊主体。4、主观方
商业贿赂罪是一个类罪名,它包括商业受贿罪、商业行贿罪。 商业贿赂包括行贿和受贿,是由行贿与受贿双方相互勾结成立的犯罪,是一种不可分割的双向行为,其犯罪主体相应的也包括行贿罪主体和受贿罪主体。因此立法上将商业受贿犯罪的主体范围予以一定程度拓宽,使
依据我国刑法的规定,老百姓一般是不会构成贪污受贿罪主体的,贪污罪和受贿罪的主体主要包括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国有企业工作人员等。与前两款所列人员勾结,伙同贪污的,以共犯论处。个人贪污数额在五千元以上不满一万元,犯罪后有悔改表现、积极退赃的,可以减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