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公款罪数额较大的认定
时间:2025-02-13 浏览:26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职务犯罪的罪名是比较多的,而职务犯罪的主体包括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等,那么挪用公款罪数额较大如何认定?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解答,希望以下的知识对读者有所帮助。
挪用公款罪数额较大的认定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挪用公款罪中数额较大的标准有两个。如果挪用公款用于非法活动,数额应在三万元以上;如果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数额应在五万元以上。
相关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条的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并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并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且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构成挪用公款罪。对于这些情况,可处以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若情节严重,可处以五年以上有期徒刑。若挪用公款数额巨大且不退还,可处以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对于挪用公款用于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等用途并归个人使用的情况,将会被严厉惩罚。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贪污贿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贪污贿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五条的规定,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并进行非法活动,数额在三万元以上的,应依照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条的规定以挪用公款罪追究刑事责任。若数额在三百万元以上,则应认定为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条第一款规定的“数额巨大”。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应认定为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条第一款规定的“情节严重”:
- 挪用公款数额在一百万元以上的;
- 挪用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特定款物,数额在五十万元以上不满一百万元的;
- 挪用公款不退还,数额在五十万元以上不满一百万元的;
- 其他严重的情节。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贪污贿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六条的规定,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并进行营利活动或者超过三个月未还,数额在五万元以上的,应认定为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条第一款规定的“数额较大”。若数额在五百万元以上,则应认定为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条第一款规定的“数额巨大”。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应认定为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条第一款规定的“情节严重”:
- 挪用公款数额在二百万元以上的;
- 挪用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特定款物,数额在一百万元以上不满二百万元的;
- 挪用公款不退还,数额在一百万元以上不满二百万元的;
- 其他严重的情节。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贪污受贿的数罪并罚原则
贪污受贿的数罪并罚原则及其分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贪污受贿犯罪侵犯了国家廉政建设制度,被列为专门章节,作为独立的类罪。构成要件包括侵害国家廉政制度的行为,情节严重,犯罪主体包括自然人和单位,主观方面为故意构成。对贪污受贿犯罪的打击是当前反腐
-
挪用公款罪的对象及相关概念
挪用公款罪的对象及相关概念。公款包括公共资金款项、国有资金款项等,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包括非法活动、营利活动及其他活动,且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则构成挪用公款罪。多次挪用公款应从第一次挪用时间算起,追究刑事责任时按最后未归还的金额认定。
-
挪用公款数额较大的刑事责任
关于挪用公款数额较大面临的刑事责任。依据司法解释,具体数额较大包括挪用公款一万元至三万元或十五万元至二十万元的情形。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根据不同数额也有相应的刑事责任。各高级人民法院可根据本地实际情况确定具体执行标准并报最高法备案。对于挪
-
挪用公款罪的构成要件
挪用公款罪的构成要件,包括客体要件、客观要件、主体要件和主观要件。该罪行侵犯的是公共财产所有权及国家财经管理制度,行为主体是国家工作人员,表现是未经批准擅自挪用公款。根据相关法律,挪用公款罪包括挪用公款用于个人目的、进行非法活动,挪用数额较大的公款从
-
挪用公款罪数额巨大标准是多少
-
挪用公款是否构成犯罪及相关处理措施
-
挪用公款罪判几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