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公款是指在单位领导不知情或违反规章制度的情况下,私自使用公款,达到一定数额和时间即构成犯罪。而向单位借款则是在单位领导同意或规章制度允许的情况下,个人使用公款,即使数额较大也不构成犯罪。
挪用公款罪侵犯的对象是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的资金的使用权,即资金本身。而职务侵占罪侵犯的对象是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的财物所有权,包括货币形态的资金和有价证券等,以及实物形态的公司财产,如物资、设备等。
挪用公款罪的行为人的目的在于非法取得本单位资金的使用权,但并不企图永久非法占有,而是准备用后归还。而职务侵占罪的行为人的目的在于非法取得本单位财物的所有权,而不是暂时使用。
挪用公款罪侵犯的客体是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的资金的使用权,而职务侵占罪侵犯的客体是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的财物的所有权,包括货币形态的资金和有价证券等,以及实物形态的公司财产。
挪用公款罪表现为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在利用职务便利的情况下,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借贷给他人。行为数额较大、超过3个月未还或数额较大并进行营利活动、非法活动的行为即构成犯罪。而职务侵占罪表现为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的人员,在利用职务便利的情况下,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行为数额较大即构成犯罪。
挪用公款罪的行为方式是挪用,即未经合法批准或许可,擅自将资金挪归个人使用或借贷给他人。而职务侵占罪的行为方式是侵占,即行为人利用职务便利,非法占有本单位财物,包括侵吞、窃取、骗取或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
挪用公款罪的构成要件是挪用本单位资金达到一定数额和时间。而职务侵占罪的构成要件是侵占本单位财物达到一定数额。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行为人在挪用本单位资金后,行为发生转变,不再想退还而企图永久非法占有,且具备退还能力,属于刑法中的转化犯,将被以职务侵占罪定罪处罚。
不同数额的贪污或受贿行为的量刑标准。根据贪污或受贿数额的大小,文章详细阐述了不同数额下的刑罚规定,包括有期徒刑、拘役、罚金和没收财产等处罚方式。同时,文章还列出了认定“其他较重情节”、“其他严重情节”和“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具体情形,以便对贪污或受贿
斡旋受贿的定义、特征以及与介绍贿赂的区别。斡旋受贿是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自身职权或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索取或收受财物。其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88条。对离职的国家工作人员或其相关人员的斡旋受贿行为
公务员受贿行为的法律后果。公务员受贿能否保住工作取决于是否受到刑事处罚,若受到刑罚则会被开除。根据《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违反廉政纪律的公务员将被给予不同程度的处分,情节严重者将被开除。
举报受贿时是否需要提供证据的问题。举报人需提供相关证据,如书面文件、录音、视频、照片等,以确保举报的真实性和可信度。若无法提供证据,受案机关可能不立案。同时,人民检察院案件管理部门在受理案件时也会审查案卷材料的内容,确保案件符合法律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