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传、假传军令罪怎么判刑
时间:2024-04-23 浏览:16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拒传、假传军令罪的法律判决
一、拒传、假传军令罪的刑罚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犯拒传、假传军令罪的行为将受到刑事处罚。具体刑罚如下:若致使战斗、战役遭受重大损失,则犯罪者将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若没有造成重大损失,但仍犯有该罪行,则犯罪者将被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二、拒传、假传军令罪的定义
拒传、假传军令罪是指军人在战时明知是与作战有关的命令、指示等而故意拒绝传递或伪造、篡改军事命令并予以传达或发布,对作战造成危害的行为。
区分拒传、假传军令罪与战时违抗命令罪的界限
拒传、假传军令罪与战时违抗命令罪在以下方面有所区别:1. 客观表现不同:拒传军令罪表现为拒绝达到军事命令的行为,而违抗作战命令罪表现为不执行上级的作战命令。2. 主体要件不同:拒传、假传军令罪的主体是负有传达命令职责和发布命令职权的军职人员,而违抗作战命令罪的主体是接受命令的下级部属人员。
区分拒传、假传军令罪与战时造谣惑众罪的界限
拒传、假传军令罪与战时造谣惑众罪在以下方面有所区别:1. 主观方面不同:战时造谣惑众罪的目的在于动摇军心,通过夸大敌人的能力和贬低自己来达到目的;而假传军令罪的目的在于破坏作战部署,通过编发虚假命令来实施犯罪行为。2. 主体方面不同:战时造谣惑众罪的主体可以是任何参战人员的军职人员,而假传军令罪的主体一般是参战人员中负有传达命令职责和发布命令职权的人,即军人中的特殊主体。因此,拒传、假传军令罪是一种严重违法行为,其犯罪行为将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指使部属违反职责罪的构成要件
指使部属违反职责罪的构成要件,包括客体要件、客观要件、主体要件和主观要件。该罪侵害的是正当行使指挥权的秩序,客观要件包括滥用职权、指使部属进行违反职责的活动和造成严重后果。犯罪主体是军队中的各级首长和其他有权指挥他人的人员,主观方面表现为过失。
-
我国法律对军婚的保护措施
中国法律对军婚的特殊保护措施。从婚姻法的颁布到现行法律的规定,都体现了对现役军人婚姻的稳定保障。现行婚姻法第26条为处理现役军人离婚案件提供了法律依据。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和新刑法也保留了保护军婚的条款。最高人民法院对军婚保护做出司法解释,
-
男方在妻子哺乳期是否可以提出离婚
男方在妻子哺乳期是否可以提出离婚的问题。按照《婚姻法》的规定,男方在妻子哺乳期间通常不得提出离婚,以保护妇女和儿童的权益。但也存在特殊情况,如女方有重大错误、威胁男方或婴儿安全等,男方可以提出离婚。此外,军人提出离婚需经单位批准。
-
战时窝藏逃离部队军人罪与雇用逃离部队军人罪的区别
战时窝藏逃离部队军人罪与雇用逃离部队军人罪的区别。两者在主观故意、客观行为、时间要求以及与窝藏罪的区别上存在明显差异。战时窝藏逃离部队军人罪旨在窝藏逃离部队军人,而雇用逃离部队军人罪则是为了利用逃离军人的劳动力。此外,两者在犯罪构成要件、时间要求和侵
-
军人离婚案件的起诉
-
破坏军婚罪的特征
-
军人离婚诉讼的管辖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