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法 > 刑法法律法规 > 刑法类别 > 未采取强制措施脱逃是否构成犯罪

未采取强制措施脱逃是否构成犯罪

时间:2020-07-21 浏览:14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84004
网友苗先生留言告诉小编,自己的弟弟因为和人打架把人弄伤了。警察把他带回公安局录口供,在过程中因为害怕,他借着上厕所的时候逃跑了。苗先生想知道弟弟这种行为是否构成犯罪。手心律师网小编查询了相关规定,来为您解答这个问题。

一、未采取强制措施脱逃是否构成犯罪

虽有逃脱的事实,但其行为不构成脱逃罪。

《刑法》

第三百一十六条第一款 依法被关押的罪犯、被告人、犯罪嫌疑人脱逃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相关法律]

《监狱法》第五十九条 罪犯在服刑期间故意犯罪的,依法从重处罚。

二、为什么未采取强制措施脱逃不构成犯罪

1.从犯罪主体来看

脱逃罪的犯罪主体属身份犯,必须是依法被关押的罪犯、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具体包括经法院判决后羁押的已决罪犯;还有因犯罪而被依法采取刑事拘留或逮捕措施的未决犯,如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至于其他人员,如劳教人员、被行政拘留的人员、未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则非本罪的适格主体。即便上述人员有脱逃行为,亦不构成本罪。

本案中,被告人在案发后只是被口头传唤至公安派出所接受审查,其脱逃时尚未被采取刑事拘留或逮捕等强制羁押措施,因此其不是脱逃罪的适格主体。

2.从犯罪客体来看

脱逃罪侵犯的客体是监管机关对罪犯、被告人、犯罪嫌疑人的正常监管秩序。我国监管机关主要包括监狱、少年管教所、看守所等,脱逃行为破坏了监管机关实施的强制羁押。而只有破坏上述监管机关所实施的强制羁押的脱逃行为才构成脱逃罪。比如,被采取取保候审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在取保候审期间外逃的,虽然从性质上讲,该行为亦是一种脱离公安机关监管的脱逃行为,但因该行为并未破坏监管机关实施的强制羁押,故不能以脱逃罪论处。

本案中,被告人的脱逃行为并未侵犯监管机关的正常监管秩序,因此,其行为不构成脱逃罪。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戴罪立功的含义

    刑法中的戴罪立功含义及其相关规定。犯罪分子在犯罪过程中,如能揭发他人犯罪行为、提供重要线索等立功表现,可以获得从轻或减轻处罚的机会;同时,犯罪后自动投案并如实供述罪行的自首行为也能获得相应的从轻处罚。对于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等,如实供述司法机关

  • 持有50克毒品的法律责任

    持有50克毒品的法律责任。持有毒品数量较大将构成非法持有毒品罪,根据不同数量将面临不同的刑罚。非法持有毒品罪的构成要件包括侵犯客体、客观要件、主体要件和主观要件。任何达到刑事责任年龄且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都可以成为本罪的主体。行为人明知持有国家禁

  • 监视居住的执行地点

    监视居住的执行地点、定义和适用条件以及相关的法律规定。监视居住应当在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住处执行,对于特定情况可在指定居所执行。监视居住是限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人身自由的一种强制措施。其适用条件包括符合逮捕条件且符合特定情形,如患有严重疾病、怀孕等。

  • 行政处罚移交法院强制执行的时间

    行政处罚的强制执行时间及相关种类。若行政处罚在法定期限内未执行,行政机关可在三个月后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行政处罚包括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和财物、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吊销许可证和执照以及行政拘留等种类。

  • 破坏集会、游行、示威罪的定义与要件
  • 立案前能否拘留犯罪嫌疑人
  • 刑事二审强制措施期限
刑法法律法规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