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法 > 刑法法律法规 > 刑法类别 > 什么是组织残疾人、儿童乞讨罪

什么是组织残疾人、儿童乞讨罪

时间:2024-12-27 浏览:29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84085
无论在什么时期,总会有一些人因为种种原因,导致走上乞讨的道路。但是实际上,有一些人为了利用人们的同情心,就会组织残疾人和儿童进行乞讨,这是犯法的。那么,什么是组织残疾人、儿童乞讨罪?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大家进行相应的解答,以供大家参考学习,希望以下回答对您有所帮助。

组织残疾人、儿童乞讨罪的定义和构成要件

一、定义

组织残疾人、儿童乞讨罪是指以暴力、胁迫手段组织残疾人或者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乞讨的行为。

二、构成要件

1. 客体要件

本罪的客体是双重客体,即组织乞讨行为既侵害了残疾人与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也对社会正常的管理秩序带来了混乱。其中,残疾人与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是本罪的主要客体。国家已经制定了一系列保障措施,基本上满足了残疾人的基本生活需要,但是被组织以乞讨为生,侵害了残疾人的人格尊严,同时本罪特定的行为手段也侵害了残疾人的健康权与身体权。对于未成年人而言,乞讨的生活会对其今后的人生产生负面影响,破坏了未成年人正常的成长发育。此外,有预谋、有组织的团体性乞讨也会对社会秩序造成一定混乱。

2. 客观要件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施了以暴力、胁迫手段,组织残疾人与未成年人进行乞讨的行为。

3. 主体要件

本罪的犯罪主体为一般主体,即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都可以构成本罪,单位不是本罪的犯罪主体。需要注意的是,本罪只处罚组织者,即在乞讨团体中起组织、策划、指挥、领导作用的人,其本人可能参与乞讨行为,也可能不参与。但是,单纯的乞讨行为并不属于犯罪行为,因此只是进行乞讨的行为人并不符合本罪的主体特征。本罪的主体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几个人,关键在于其在组织乞讨活动中是否起组织的作用。

4. 主观要件

组织乞讨罪的主观方面是直接故意,即明知道自己是在组织未成年人与残疾人乞讨,这种行为会带来危害社会的后果,并且希望这种危害结果的发生。间接故意和过失不能构成组织乞讨罪。需要指出的是,由于本罪犯罪对象的特殊性,对于隐瞒年龄的未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行为人如果当时没有察觉是否同样以本罪论处?在日常生活中确实有一些未成年人发育比较早,身材和成年人差别不大。特别对于处于14周岁左右的人,其年龄界限更是难以具体把握的。现实生活中恐怕也很少有人在组织乞讨前查阅身份证,更别说有的未成年人为了某种目的往往把自己的年龄在户口上改写的大一些。根据罪刑法定原则,刑法规定的年龄缺一天都不符合刑法规定。

组织残疾人、儿童乞讨罪的量刑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二条之一规定,犯本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需要注意的是,组织残疾人、儿童乞讨罪是一种行为犯罪,不需要造成乞讨人身伤害或其他严重后果,只要行为人实施了以暴力、胁迫手段,就应当立案予以追究。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持有50克毒品的法律责任

    持有50克毒品的法律责任。持有毒品数量较大将构成非法持有毒品罪,根据不同数量将面临不同的刑罚。非法持有毒品罪的构成要件包括侵犯客体、客观要件、主体要件和主观要件。任何达到刑事责任年龄且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都可以成为本罪的主体。行为人明知持有国家禁

  • 黑恶势力案件的判决标准

    黑恶势力案件的判决标准。根据相关法律,判决需要考虑犯罪的罪名和情节。组织、领导黑社会性质组织的人员会被判处七年以上的有期徒刑,并可能面临财产没收。其他参与人员则根据程度不同判处不同刑罚。文章还介绍了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特征,包括稳定犯罪组织、获取经济利益

  • 行政处罚移交法院强制执行的时间

    行政处罚的强制执行时间及相关种类。若行政处罚在法定期限内未执行,行政机关可在三个月后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行政处罚包括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和财物、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吊销许可证和执照以及行政拘留等种类。

  • 法院组织调解应注意的问题

    法院组织调解时应该注意的问题,包括保护当事人意思自由、限制反悔权滥用、确保程序公正以及稳定调解效力。同时,文章介绍了调解的意义、程序及结束方式。调解是在相关组织主持下,当事人自愿协商,达成协议解决纠纷的办法,对于维护家庭稳定、邻里和睦以及社会和谐有重

  • 破坏集会、游行、示威罪的定义与要件
  • 保证合同的形式要求
  •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培育和规范市场中介组织
刑法法律法规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