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三条的规定,串通投标罪是指投标人相互串通投标报价,损害招标人或其他投标人利益的行为。情节严重的,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罚金。对于投标人与招标人串通投标,损害国家、集体、公民的合法利益的行为,也将依照该条款进行处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的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于符合以下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可以采取取保候审措施:
(一) 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二) 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但采取取保候审不会对社会造成危险的;
(三) 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但采取取保候审不会对社会造成危险的;
(四) 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
根据以上法律规定,如果串通投标罪的犯罪嫌疑人符合取保候审的条件,如患有严重疾病、可能判处管制、拘役等,他们可以向公安机关申请取保候审。
1. 投标者相互的串通投标
参加投标的经营者之间通过口头或书面协议、约定,相互通气,以避免相互竞争,或者轮流在类似项目中中标,共同损害招标者或其他投标人的利益。投标者相互串通投标的主要表现形式包括:
(1) 投标人间相互约定一致抬高投标报价;
(2) 投标人间相互约定一致压低投标报价;
(3) 投标人间约定,在类似项目中轮流以高价位或低价位中标。
投标报价是指投标者向招标者出示的愿意付出的价格。标价一般以招标者提出的工程量化表为基础,并考虑中标率、投标企业的未来、竞争人数、竞争者投标条件等因素,加入适当百分比的利润形成投标总额预算。
2. 投标者与招标者串通投标
投标者与招标者串通投标是指招标者与特定投标者在招标投标活动中,以不正当手段从事私下交易,使公开招标投标流于形式,共同损害国家、集体、公民(包括其他投标者)的利益。投标者与招标者串通投标的行为主要表现为:
(1) 招标者故意泄露标底,即招标人有意向某一特定投标人透露其标底;
(2) 招标者私下启标泄露,即招标人在公开开标之前,私下开启投标人标书,并通告给尚未报送标书的投标人;
(3) 招标者故意引导促使某人中标,即招标人在要求投标人澄清标书时,故意做引导性提问,以促成该投标人中标;
(4) 招标实行差别对待,即招标在审查、评选标书时,对同样的标书实行差别对待,或对不同的投标者实施差别对待;
(5) 招标者故意让不合格投标者中标,即招标者允许不符合投标资格的投标者参加投标,并让其中标;
(6) 投标者贿赂获密,即投标者通过贿赂手段,在公开开标之前,从招标者处获取投标者报价或其他投标条件;
(7) 投标者给招标者标外补偿,即投标人与招标人商定,在公开投标时压低标价,中标后再给招标人额外补偿;
(8) 招标者给投标者标外偿金,即招标者与某投标者商定,在公开投标时,故意抬高标价,使标价高于通常价,而致其他投标者上当受损。高价定标后,招标者按约定给故意抬高标价的投标者一定的偿金。
关于法制科在批捕过程中的时间规定。公安机关在拘留人后,应在特定时间内向检察院提请批捕。检察院在接到申请后的七天内作出决定。针对不同情况,如流窜作案等,提请审查批准的时间可延长。如不批准逮捕,公安机关应立即释放被拘留人。同时,文章还规定了取保候审和监视
职务侵占罪的取保候审情形与刑事责任。取保候审针对可能判处管制、拘役等刑罚的犯罪嫌疑人,或羁押期满但案件未结的情形。职务侵占罪刑事责任包括侵占数额较大或巨大的公司财物,将面临有期徒刑和可能并处没收财产。公司法责任涉及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忠实义务和
对外国人实施拘留审查的步骤和规定。根据法律规定,当外国人经过盘问仍不能排除嫌疑时,可实施拘留审查,并需出示拘留审查决定书,询问期限不超过二十四小时。拘留审查期限一般不超过三十日,案情复杂可延长至六十日。被拘留审查的外国人应羁押在拘留所或遣返场所。
关于故意伤害罪嫌疑人取保候审一年后的处理方式。我国法律规定,取保候审期限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期间侦查、起诉和审理工作不能中断。对于到期的情况,应解除取保候审并通知相关人员和单位。办理取保候审的程序包括申请、决定和执行三个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