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诉讼法 > 强制措施 > 羁押 > 看守所一般提审几次

看守所一般提审几次

时间:2020-07-21 浏览:326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84924
【看守所一般提审几次相关法律知识科普】犯罪嫌疑人被关押在看守所后,公安机关为了查明案情,会对犯罪嫌疑人进行提审,那么看守所一般提审几次是怎么规定的,关于看守所提审几次的法律规定有哪些呢?下面,手心律师网小编将在下文中为您详细介绍,欢迎阅读了解。

一、看守所一般提审几次

对看守所提审几次法律并没有明确规定提审次数,提审次数将根据公安掌握的情况和被告人的供述是否印证来决定。

二、相关法律规定

《公安部预审工作规则》

(三)审讯犯人

第十五条

预审部门对受理的案件,要指定专人负责审理。审讯、调查不得少于二人。

第十六条

预审人员在受理案件后,应当迅速研究案件材料,制订预审计划。

第十七条

预审人员对被拘、捕的人犯在二十四小时以内,必须进行审问。在讯问时,首先讯问人犯是否有犯罪行为,让他陈述有罪的情节或者无罪的辩解,然后向他提出问题。在发现不应该拘留、逮捕的时候,应立即释放。

第十八条

预审人员在审讯中,对犯人的犯罪事实、动机目的、活动方式方法、与犯罪有关的人员,都要实事求是地追查清楚。对犯人的申诉和犯人提出的反证,都要认真查对处理。预审期间,严禁组织群众对案犯进行批斗。

第十九条

在审讯中,需要使用证据揭发犯人罪行的时候,必须选择时机,讲究方式,注意保护检举人,防止泄露侦察工作秘密。预审人员向犯人提出的证据及犯人所作的回答,要在《审讯记录》中写明。

第二十条

审讯犯人每次都应当作《审讯记录》,必要的时候还可以令犯人书写亲笔供词。《审讯记录》要不失原意地记载犯人的供述,令犯人阅读,如果记录有遗漏或差错的地方,允许犯人补充、修改,并令其逐页签名、捺指印。没有阅读能力的犯人,要向其宣读《审讯记录》。每次审讯后预审员和记录员应在记录末页上签名。

第二十一条

审讯少年犯时,必要的时候,可以邀请他的父母或监护人以及他所在学校的代表人参加讯问。审讯中要注意有无教唆犯罪的人。讯问聋、哑或者和预审人员互相不懂语言的犯人,应当有通晓聋、哑手势的人或者翻译人员参加。并且将这种情况记入审讯记录。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羁押期限与刑期的折抵关系

    刑法中关于羁押期限与刑期折抵的关系。羁押期限可折抵刑期,仅限于管制、拘役和有期徒刑。羁押期限包括侦查、审查起诉和审判三个阶段。具体折抵规定为管制的羁押一日折抵刑期两日,拘役和有期徒刑的羁押一日折抵刑期一日。在特定情况下,如发现另有重要罪行等,羁押期限

  • 刑事案件管辖变更对羁押期限的影响

    刑事案件管辖变更对羁押期限的影响,阐述了我国《刑事诉讼法》中关于重新计算侦查羁押期限的规定。文章指出,在侦查期间发现犯罪嫌疑人涉及其他重要罪行时,羁押期限可重新计算。但对于在侦查期间改变管辖后能否重新计算侦查羁押期限的情况,法律未明确规定。因此,对于

  • 对犯罪嫌疑人逮捕后的侦查羁押期限的规定

    犯罪嫌疑人逮捕后的侦查羁押期限的相关规定。对于案情复杂、期限届满不能终结的案件,可以经上一级检察院批准延长1个月。特定类型案件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案件,可以再延长2个月。公安机关应在羁押期限届满前提出延长羁押期限的要求。特别重大复杂案件由最高

  • 解除程序的简化与逻辑性的不足

    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五种刑事强制措施,指出在变更强制措施时存在的解除程序的复杂性和逻辑性问题。文章强调,对于取保候审和其他强制措施的变更,不应有特殊规定导致解除程序的差异。文章认为,当前的规定缺乏必要的法定条件和理论基础,应统一规定强制措施的变更方式

  • 警察抓捕嫌犯后的羁押措施:看守所与拘留所的区别
  • 羁押超过一年不诉怎么办
  • 侦查中的羁押期限及其种类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