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强制措施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为保证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依法对刑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身自由进行限制或者剥夺的各种强制性方法。
刑罚是国家为惩罚犯罪而制定的、由专门的机关对犯罪分子适用的处罚方法。尽管刑罚与强制措施都必须由法定机关的法定人员依照法定程序进行,都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都使适用对象的人身自由受到限制或被剥夺,但是两者之间存在重大差别。
首先,适用强制措施的目的在于保障侦查、起诉和审判的顺利进行,防止犯罪分子继续犯罪和危害社会,具有程序上的保障意义;而刑罚则是对已被法院宣判有罪的犯罪分子的惩罚、教育和改造。
其次,强制措施适用于未被人民法院确定为有罪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而刑罚只能适用于经人民法院审判确定为有罪的人。
此外,在五种强制措施中,除了拘留由公安机关和人民检察院适用之外,其他强制措施公、检、法机关都有权适用;而刑罚只能由人民法院适用。
此外,适用强制措施的依据主要是《刑事诉讼法》;而适用刑罚则以《刑法》为依据。
强制措施适用于自刑事诉讼开始到判决发生法律效力交付执行前的全过程;而刑罚则在人民法院作出确定判决之后适用。
最后,强制措施适用之后,可以根据案件的实际情况及时变更或撤销;而刑罚一经作出,非经审判监督程序不得改变。
行政处罚是国家行政管理机关对具有行政违法行为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依法给予的行政制裁。
首先,强制措施是诉讼过程中的程序性保障措施;而行政处罚是实体上的行政制裁。
其次,强制措施适用于被追诉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者现行犯,而行政处罚适用于违反行政法律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此外,强制措施由公安司法机关适用,而行政处罚由国家行政机关适用。
此外,刑事诉讼强制措施依据的是刑事诉讼法,而行政处罚主要依据的是行政处罚法。
最后,刑事诉讼强制措施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变更或撤销,而行政处罚通常不能变更。
刑法中关于羁押期限与刑期折抵的关系。羁押期限可折抵刑期,仅限于管制、拘役和有期徒刑。羁押期限包括侦查、审查起诉和审判三个阶段。具体折抵规定为管制的羁押一日折抵刑期两日,拘役和有期徒刑的羁押一日折抵刑期一日。在特定情况下,如发现另有重要罪行等,羁押期限
治安拘留的法律性质和依据。治安拘留是公安机关针对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等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采取的行政处罚措施,期限一般为1日至15日。其与刑事拘留和司法拘留存在明显的区别,包括法律性质、适用对象、目的和结果等方面。
刑事案件管辖变更对羁押期限的影响,阐述了我国《刑事诉讼法》中关于重新计算侦查羁押期限的规定。文章指出,在侦查期间发现犯罪嫌疑人涉及其他重要罪行时,羁押期限可重新计算。但对于在侦查期间改变管辖后能否重新计算侦查羁押期限的情况,法律未明确规定。因此,对于
犯罪嫌疑人逮捕后的侦查羁押期限的相关规定。对于案情复杂、期限届满不能终结的案件,可以经上一级检察院批准延长1个月。特定类型案件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案件,可以再延长2个月。公安机关应在羁押期限届满前提出延长羁押期限的要求。特别重大复杂案件由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