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五十条规定,可以用于证明案件事实的材料都可以作为证据。这些证据包括物证、书证、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鉴定意见、勘验、检查、辨认、侦查实验等笔录,以及视听资料和电子数据。然而,这些证据必须经过查证属实,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五十四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有权向有关单位和个人收集、调取证据。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如实提供证据。行政机关在行政执法和查办案件过程中收集的物证、书证、视听资料、电子数据等证据材料,在刑事诉讼中可以作为证据使用。对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证据,应当保密。任何伪造证据、隐匿证据或者毁灭证据的行为,无论属于何方,都必须受到法律追究。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五十五条规定,对于所有案件的判决都必须重视证据、调查研究,不轻信口供。如果只有被告人的供述而没有其他证据,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相反,如果没有被告人的供述但有确实、充分的证据,可以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证据确实、充分的判决必须符合以下条件:(一)定罪量刑的事实都有证据证明;(二)据以定案的证据经过法定程序查证属实;(三)综合全案证据,对所认定事实已排除合理怀疑。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五十六条规定,采用刑讯逼供等非法方法收集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以及采用暴力、威胁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证人证言和被害人陈述,应当予以排除。如果收集的物证、书证不符合法定程序,可能严重影响司法公正,应当予以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如果无法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对该证据应当予以排除。在侦查、审查起诉、审判过程中发现应当排除的证据,应当依法予以排除,不得作为起诉意见、起诉决定和判决的依据。
庞某与孙某之间的借款纠纷案件。庞某提供了电话录音证据和证人证言来证明孙某借款的事实,虽然孙某未出庭抗辩,但一审法院认为庞某未提供足够的证据来证明借款关系的履行情况,驳回了其诉讼请求。然而,二审法院认为庞某提供的证据相互印证,能够证明借款事实,判决孙某
公安机关在办理刑事案件过程中处理尸检报告的方式。规定中明确了公安机关可以进行尸体解剖以确定死因,并通知家属到场或记录无法通知的情况。对于查明死因且无需继续保存尸体的,公安机关通知家属领回或经批准及时处理。对于没有异议的尸检报告,公安机关认为无需保留尸
瑕疵证据与非法证据的界限。非法证据指侵犯公民权利,违反法定程序,影响证据可采性的证据。瑕疵证据是在取证过程中存在轻微违规但可进行补正或合理解释的证据。两者判断标准包括侵犯公民权利的程度、违反法定程序的性质和程度,以及证据可采性的影响。文章还讨论了关于
如何证明诉讼时效中断的事由及证据提供。当事人可通过提起诉讼、提出要求或请求以及对方同意履行义务等行为中断诉讼时效。为证时效中断,可提供书面材料、承诺证明、证人证言、电话录音和短信记录等作为证据。若证据不足,可结合诉讼中止情形进一步证明。确保当事人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