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据在法律上是指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刑事诉讼中,有八种主要的证据形式,包括物证、书证、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鉴定意见、勘验、检查、辨认、侦查实验等笔录以及视听资料和电子数据。这些证据必须经过查证属实,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
物证和书证是指以物品或文字为表现形式的实物证据。物证是指能够证明犯罪行为和相关犯罪情节的物品或痕迹。而书证则是指以书面形式记录的证据,如文件、合同、账簿等。
证人证言是指知道案件真实情况的人根据其所了解的案件情况向司法机关或有关人员作出的陈述。
被害人陈述是指直接受到犯罪行为侵害的人根据受害情况及案件的其他相关情况向司法机关或有关人员作出的陈述。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就自己的犯罪行为向司法机关所作的供述或口供。同时,也包括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否认自己有犯罪行为或承认犯罪但认为应减轻或免除处罚所作的辩解。
鉴定意见是指为了查明案情,由具有专门知识的人进行鉴定后所写出的结论性报告。
勘验、检查、辨认、侦查实验等笔录是指侦查人员对与犯罪有关的场所、物品、人身和尸体进行勘验、检查时所作的记录。
视听资料、电子数据是指以录音、录像磁带所反映的形象、声音以及电子计算机中所储存的数据、资料及其载体等,用以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证据。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五十条的规定,可以用于证明案件事实的材料都是证据。具体包括物证、书证、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鉴定意见、勘验、检查、辨认、侦查实验等笔录以及视听资料和电子数据。这些证据必须经过查证属实,才能作为定案的依据。
劳动仲裁案件的受理期限为一年,期间会因为不同情况有所中断或中止。申请劳动仲裁时,需递交申请书和相关证据,经过仲裁委员会受理决定后组成仲裁庭。仲裁程序包括答辩、公开进行、当事人到庭义务等。仲裁庭会在查明事实基础上先行调解,若调解不成会及时作出裁决,裁决
刑事诉讼中被害人所处的特殊地位。被害人在公诉案件中不承担举证责任,但仍需履行一定的权利和义务,提供某些证据协助查明案情。被害人的陈述作为独立证据,在刑事诉讼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犯罪嫌疑人讯问的法律要求和注意事项。公安机关或人民检察院的侦查人员负责讯问犯罪嫌疑人,必须有至少两名侦查人员在场。对于不同情况下的犯罪嫌疑人,有不同的讯问方式和要求。讯问过程中应制作笔录,并保障犯罪嫌疑人的权益,不允许使用刑讯逼供等非法手段。
刑事直接证据的定义、种类与特点。刑事直接证据能够直接证明案件主要事实,包括当事人陈述、证人证言、书证、视听资料和物证等。其特点在于与案件证明关系直接,收集审查困难,易假失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