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如果报案的行为没有构成犯罪,公安机关将不会立案。只有在公安机关认定报案行为构成犯罪时,才会进行立案。
如果是公诉案件,一旦立案,就不能销案。但如果是自诉案件,被害人可以要求销案。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87条的规定,人民检察院对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在立案阶段,如果人民检察院认为公安机关对应当立案侦查的案件没有立案,或者被害人认为公安机关没有立案,可以向人民检察院提出申请。人民检察院有权要求公安机关解释不立案的理由。如果人民检察院认为不立案的理由不能成立,可以通知公安机关立案。公安机关接到通知后,应当及时进行立案侦查。
被害人对司法机关不立案决定有监督权。如果被害人对不立案决定不服,可以向决定机关提出申请复议。原决定机关应当认真进行复议,并将复议结果答复申请人。对于公安机关不立案的情况,被害人认为不正确,可以向人民检察院提出申诉,请求人民检察院要求公安机关立案。如果被害人有证据证明被告人侵犯自己人身、财产权利的行为应当追究刑事责任,而公安机关或人民检察院不予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案件,被害人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自诉。
如果公安机关不立案,控告人可以申请复议。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对于报案、控告、举报和自首的材料,应当按照管辖范围迅速进行审查。如果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当立案;如果认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事实轻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不予立案,并将不立案的原因通知控告人。如果控告人不服,可以申请复议。
如果公安机关不立案,可以向当地人民检察院提出申请,并通过检察机关要求公安机关立案侦查。根据《刑事诉讼法》第87条的规定,人民检察院认为公安机关对应当立案侦查的案件没有立案,或者被害人认为公安机关没有立案,可以向人民检察院提出申请。人民检察院有权要求公安机关解释不立案的理由。如果人民检察院认为不立案的理由不能成立,可以通知公安机关立案。公安机关接到通知后,应当在15日内决定立案,并将立案决定书送达人民检察院。同时,人民检察院也应当采取措施,依法对通知立案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
立案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首先,要有犯罪事实,即客观上存在着某种危害社会的犯罪行为。立案应当而且只能对犯罪行为进行。如果行为不构成犯罪,就不能立案。立案时并不要求弄清楚整个犯罪的过程、具体情节和犯罪人的身份,这些问题可以通过立案后的侦查或审理来解决。
其次,立案需要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只有在依法需要追究行为人刑事责任的犯罪事实发生时,才有必要而且应当立案。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犯罪、经特赦免除刑罚的犯罪、依照刑法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撤回告诉的犯罪、犯罪嫌疑人死亡的犯罪以及其他法律规定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犯罪,均不追究刑事责任。
以上是对报案立案条件及处理办法的解答。在实践中,只要满足法律规定的刑事案件立案条件,即使在证据不足的情况下,也会立案。如果对此有任何疑问,可以咨询专业刑事辩护律师。
人民法院不予立案的六种情形,包括违法起诉、涉及危害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危害国家安全、破坏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以及不属于人民法院主管的事项。同时,也列举了法院应当立案的五种情形,包括民事诉讼、行政诉讼、刑事诉讼、执行案件以及赔偿申请。
自诉案件的受理程序。人民法院在收到自诉状后应在规定时间内决定是否立案并通知自诉人。对于犯罪事实清楚且有足够证据的自诉案件,法院应开庭审判;缺乏罪证的自诉案件,如自诉人无法提供证据,法院应说服其撤回自诉或裁定驳回。文章还涉及共同侵害人、反诉的条件等相关
诈骗罪的立案及刑事侦查程序。一旦发现涉嫌诈骗罪的案件,公安机关会立即展开调查并进入刑事侦查阶段,采取相应的刑事强制措施。对于已被逮捕的犯罪嫌疑人,刑事侦查羁押期限通常不超过两个月,但在特殊情况下可以延长。特殊情况包括交通不便的边远地区的重大复杂案件等
刑事诉讼中的各阶段及其时限。文章详细阐述了拘留、侦查、审查起诉、一审、二审以及发回重审等阶段的时限规定。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的拘留期限最多为37天,侦查阶段应在7个月内结束,审查起诉不超过6个半月,一审期限为9个半月,二审期限为4个半月,发回重审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