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公安机关执行逮捕后,案卷被退回时,意味着公安机关需要继续侦查案件,而不是进行补充侦查,因为已经进行了批捕。
如果检察院将案件二次退回公安局补充侦查,说明存在一些问题涉及事实或证据。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一条的规定,人民检察院在审查案件时,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法庭审判所必需的证据材料,并且如果认为可能存在以非法方法收集证据的情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对证据收集的合法性进行说明。人民检察院在审查案件时,对于需要补充侦查的情况,可以将案件退回公安机关进行补充侦查,也可以自行进行侦查。
对于需要补充侦查的案件,应在一个月内完成补充侦查。补充侦查次数最多为二次。补充侦查完毕后,移送人民检察院后,人民检察院将重新计算审查起诉期限。
对于经过二次补充侦查的案件,如果人民检察院仍然认为证据不足,不符合起诉条件,应当作出不起诉的决定。
法定不起诉是指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42条第1款的规定,如果犯罪嫌疑人符合《刑事诉讼法》第15条规定的情形之一,人民检察院应当作出不起诉决定。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5条的规定,法定不起诉适用于以下六种情形: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42条第2款的规定,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的情况,人民检察院可以作出不起诉决定。依照刑法规定,以下几种情形可以适用不起诉: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40条第4款的规定,对于经过补充侦查的案件,人民检察院仍然认为证据不足、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可以做出不起诉的决定。但是,这种不起诉的前提是案件必须经过补充侦查。
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的《规则》的规定,以下情形属于证据不足,不符合起诉条件:
以上是对相关法律问题的解答。公安机关在侦查犯罪嫌疑人时,会向检察院提起公诉,并将案件材料提交给检察院。然而,检察院在审查过程中认为证据不足时,会将案件退回公安机关,要求重新补充资料。如果您对此问题还有疑问,我们有专业的刑事辩护律师为您提供服务。
刑事诉讼中的法律主体,包括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的角色与职责。公安机关作为侦查机关,拥有立案权、侦查权和执行权等。人民检察院作为法律监督机关,拥有侦查权、批捕权、决定逮捕权、公诉权和诉讼监督权。人民法院则是审判机关,独立行使审判权,通过二审程
诈骗罪的立案及刑事侦查程序。一旦发现涉嫌诈骗罪的案件,公安机关会立即展开调查并进入刑事侦查阶段,采取相应的刑事强制措施。对于已被逮捕的犯罪嫌疑人,刑事侦查羁押期限通常不超过两个月,但在特殊情况下可以延长。特殊情况包括交通不便的边远地区的重大复杂案件等
刑事诉讼中的各阶段及其时限。文章详细阐述了拘留、侦查、审查起诉、一审、二审以及发回重审等阶段的时限规定。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的拘留期限最多为37天,侦查阶段应在7个月内结束,审查起诉不超过6个半月,一审期限为9个半月,二审期限为4个半月,发回重审的期
职务侵占罪的批捕和取保候审问题。根据法律规定,被逮捕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若满足一定条件,如可能判处较轻刑罚、不会造成社会危险、患有严重疾病等,可以被取保候审。在认定职务侵占罪时,需注意犯罪者是否利用职权或便利条件进行侵占,是否侵占单位财物且达到数额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