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贪污案:指公职人员利用职务之便,侵吞、窃取、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行为。
2、挪用公款案:指公职人员将公款挪作他用,用于非法个人或其他用途的行为。
3、受贿案:指公职人员以权力、地位或其他利益为诱饵,收受他人贿赂的行为。
4、单位受贿案:指单位或组织的工作人员以权力、地位或其他利益为诱饵,收受他人贿赂的行为。
5、行贿案:指个人向公职人员行贿,以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行为。
6、对单位行贿案:指个人向单位或组织的工作人员行贿,以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行为。
7、介绍贿赂案:指个人介绍他人行贿或受贿的行为。
8、单位行贿案:指单位或组织向公职人员行贿,以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行为。
9、巨额财产来源不明案:指个人拥有的财产明显超过其合法收入来源,且无合理解释的行为。
10、隐瞒境外存款案:指个人故意隐瞒在境外的存款或资产的行为。
11、私分国有资产案:指公职人员将国有资产非法占为己有或私自分配给他人的行为。
12、私分罚没财物案:指公职人员将罚没的财物私自占为己有或私自分配给他人的行为。
1、滥用职权案:指公职人员以职权为工具,超越职权范围,违法行使权力的行为。
2、玩忽职守案:指公职人员不履行职责,或者明知职责需要履行而故意不履行的行为。
3、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徇私舞弊案: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以职权为工具,为他人谋取私利或满足个人欲望的行为。
4、故意泄露国家秘密案:指公职人员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的行为。
5、过失泄露国家秘密案:指公职人员因过失而泄露国家秘密的行为。
6、在法追诉、裁判案:指公职人员在法律追诉、裁判过程中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行为。
7、民事、行政在法裁判案:指公职人员在民事、行政案件中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行为。
8、私放在押人员案:指公职人员违反规定,私自释放被拘留、被逮捕或被监禁的人员的行为。
9、失职致使在押人员脱逃案:指公职人员因失职疏忽,导致被拘留、被逮捕或被监禁的人员脱离监管的行为。
10、徇私舞弊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案:指公职人员滥用职权,为犯罪分子减刑、假释或暂予监外执行的行为。
11、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案:指公职人员明知有犯罪嫌疑人,却故意不将其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的行为。
12、滥用管理公司、证券职权案:指公职人员滥用职权,为个人或特定单位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行为。
13、徇私舞弊不征、少征税款案:指公职人员滥用职权,故意不征或少征应当征收的税款的行为。
14、徇私舞弊发售发票、抵扣税款、出口退税案:指公职人员滥用职权,为他人发售虚假发票、虚增抵扣税款或虚假出口退税的行为。
15、违法提供出口退税凭证案:指公职人员违反规定,提供虚假的出口退税凭证的行为。
16、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签订、履行合同失职被骗案: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失职,被他人骗取财物的行为。
17、违法发放林木采伐许可证案:指公职人员违反规定,非法发放林木采伐许可证的行为。
18、环境监管失职案:指公职人员在环境监管工作中失职,导致环境污染或其他环境问题的行为。
19、传染病防治失职案:指公职人员在传染病防治工作中失职,导致传染病的蔓延或其他严重后果的行为。
20、非法批准征用、占用土地案:指公职人员违法批准他人征用、占用土地的行为。
21、非法低价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案:指公职人员违法将国有土地使用权以低于市场价格出让给他人的行为。
22、放纵走私案:指公职人员明知有走私行为,却故意不采取必要的措施予以制止的行为。
23、商检徇私舞弊案:指商检人员滥用职权,为他人谋取私利或满足个人欲望的行为。
24、商检失职案:指商检人员在工作中疏忽职务,导致商品质量、安全等问题的行
刑事诉讼的目的与犯罪嫌疑人人权保障的关系。刑事诉讼旨在惩罚犯罪、保障人权,实现司法公正。我国需完善犯罪嫌疑人在侦查阶段的诉讼权利,包括赋予沉默权和律师辩护权利等,并加强监督、完善权力制约机制,防止公权力滥用,确保司法公正和人权保障。当前,我国犯罪嫌疑
刑事犯罪嫌疑人讯问的次数限制问题。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对犯罪嫌疑人的讯问没有次数限制,但每次讯问时间有限制,连续讯问不得超过12小时。对于复杂案件,最长讯问时间不超过24小时,且不得连续传唤讯问。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关于被抓的嫌疑人被发现无罪后的处理方
刑事诉讼法中关于犯罪嫌疑人侦查期间拘押期限的规定。侦查期限可以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延长,包括一般、复杂和特殊情况的案件。在计算侦查期限时,需要考虑法定节假日、路途时间和邮寄等因素。同时,存在重新计算和不计入侦查期限的特殊情况。符合规定的选项包括公安机关在
补充立案刑事诉讼是指在已经立案侦查的案件中,发现新的共同犯罪嫌疑人时,将其列为同案的犯罪嫌疑人并进行侦查。一般情况下,只要新发现的犯罪嫌疑人存在犯罪事实且需要追究刑事责任,就应当对其进行补充立案,并与原案一同侦查。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二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