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告人:**公司
法定代表人:王
公司地址:**室
公司电话:010-
王某电话:XXXX
被控告人:
戚:男,汉族;地址:**;身份证号码:1x;联系电话:138;
陈:男,**;
易:**;
控告事由:
上述被控告人犯合同诈骗罪,请求公安机关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事实与理由:
2006年3月28日,控告人与被控告人以出资成立公司**公司为由,共同签订《联营合同》。合同约定由被控告人出资**公司,负责日常经营运作,由控告人负责流动资金的筹措。之后合同还对联营企业的组织机构进行了约定,联营企业实行董事会负责制,并于2006年4月12日以联营企业补充协议的方式确定了董事会及其组成人员。并在当天做出董事会决议,决定由被控告人出资的**公司出资300万元,占联营公司60%的股价,控告人出资200万占联营40%的股价。董事长由被控告人**担任,控告人的股东**任副董事长,被控告人**任总经理。会后,由被控告人负责办理工商变更的相关手续,被控告人均一口答应。由此,控告人分别于4月21日电汇10万,4月28日电汇10万,6月9日电汇30万到**公司,在2006年4月22日电汇80万元至中国建设银行账号**的账户,并得到**限公司收款收条。这样,控告人先后共计汇出130万元。
2006年6月24日,在**召开股东会议,控告人提出:**公司拖到现在没有成立,现在必须马上完善**公司,拿出财务报表与生产规划。赵总经理表态说好办,几天就完好。后来电话就联系不上了。于2006年8月3日我公司派**到贵阳近一个月,找人不见、公司关门;到法定代表人陈某家找几次,后来一天早上把**堵在家里,陈表态说:我是法定代表人,你们是法人股东,我只对法定代表人谈话,别人谁来了我都不接待。在无奈之下,朱回到**汇报情况。我公司法人打电话联系又联系不上;最后无奈之下法人发信息说:若再不接电话安排**公司500万元注册一事,我公司就报案了。这时陈回电话定于2006年10月11日开会商定。
2006年10月11日下午在**,由陈某、王祥、赵、朱、文共同商定:**公司退回**公司120万元投资款,并于2006年10月22日前将120万元汇到**帐户。
2006年10月23日陈某打电话说公司没款,发锌精粉3个车皮(有承诺书)给我公司,2006年10月28日之前发出;10月29日陈某又打电话说没有车皮并让我们报车皮计划(有委托书),实际又想拖延时间;2006年11月4日我公司告之陈某车皮批下来了,其又说货多了还有6个车皮,让我公司领导来凯里发货。11月6日早上我公司王董事长等4人到凯里,6日上午**接电话说和**下午到凯里接我们去看货、运货,6日下午电话就打不通了,人也没见到。一直联系到现在电话也联系不上,人也见不到。
综上所述,控告人认为,被控告人赵、陈与易的行为,主观上完全是有计划、有步骤、有预谋的以合法的联营合同形式非法侵占控告人的合法财产,造成控告人财产损失达130万之巨,且各被控告人都具有完全的刑事责任能力,收受控告方巨额财产后至今无法联系,他们的行为严重的扰乱了社会的经济稳定与秩序,给社会造成的消极影响无法估量。根据《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的规定,各控告人完全具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行为,符合合同诈骗罪构成要件。应该追究被控告人赵、陈、牛破坏社会主义经济秩序罪及其相关人员法律刑事责任。
为保护控告人的合法权益,保障交易安全,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特向贵局提出控告,请依法追究被控告人赵、陈、牛的合同诈骗罪的刑事责任,挽回控告方130万元的损失。
此致
**公安局
法定代表人签字:
申请人:XXX有限公司
刑事犯罪嫌疑人讯问的次数限制问题。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对犯罪嫌疑人的讯问没有次数限制,但每次讯问时间有限制,连续讯问不得超过12小时。对于复杂案件,最长讯问时间不超过24小时,且不得连续传唤讯问。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关于被抓的嫌疑人被发现无罪后的处理方
刑事诉讼法中关于犯罪嫌疑人侦查期间拘押期限的规定。侦查期限可以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延长,包括一般、复杂和特殊情况的案件。在计算侦查期限时,需要考虑法定节假日、路途时间和邮寄等因素。同时,存在重新计算和不计入侦查期限的特殊情况。符合规定的选项包括公安机关在
刑事立案监督的意义在于加强和完善人民检察院对公安机关的立案监督职能,从而打击和惩罚犯罪,防止罪犯逃避法律制裁,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保证国家法律的统一、正确实施。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三条的规定,如果人民检察院认为公安机关对应当立案侦查的案件不
补充立案刑事诉讼是指在已经立案侦查的案件中,发现新的共同犯罪嫌疑人时,将其列为同案的犯罪嫌疑人并进行侦查。一般情况下,只要新发现的犯罪嫌疑人存在犯罪事实且需要追究刑事责任,就应当对其进行补充立案,并与原案一同侦查。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二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