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意非法损害他人身体健康的行为构成故意伤害罪,但并非所有的打人行为都构成犯罪。
根据2005年《公安部关于办理伤害案件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家庭琐事或民间纠纷引起的伤害案件,即使行为人给被害人造成了轻伤,但如果行为人表现出悔改,并且当事人双方自愿和解,已就损害赔偿达成协议并已支付,情节较轻微且危害不大的,可以不作为犯罪处理。
根据上述规定,如果被害人不追究打人致轻伤责任的话,可以通过调解方式处理。
然而,如果无法通过调解达成一致,就需要根据先前做出的伤情鉴定结果进行处理。
1. 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的量刑基准
故意伤害致人轻伤的,基准刑为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
2. 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的量刑基准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致人重伤,尚未达到残疾标准的,基准刑为有期徒刑四年。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致人重伤,造成被害人10级伤残的,基准刑为有期徒刑四年六个月,每增加1级残疾等次,基准刑增加六个月。
3. 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量刑基准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被害人6级以上(含6级)伤残的,基准刑为有期徒刑十一年,每增加1级残疾等次,基准刑增加一年。
4. 无期徒刑的量刑基准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被害人2级以上(含2级)伤残的,基准刑为无期徒刑。
刑事犯罪嫌疑人讯问的次数限制问题。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对犯罪嫌疑人的讯问没有次数限制,但每次讯问时间有限制,连续讯问不得超过12小时。对于复杂案件,最长讯问时间不超过24小时,且不得连续传唤讯问。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关于被抓的嫌疑人被发现无罪后的处理方
刑事诉讼法中关于犯罪嫌疑人侦查期间拘押期限的规定。侦查期限可以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延长,包括一般、复杂和特殊情况的案件。在计算侦查期限时,需要考虑法定节假日、路途时间和邮寄等因素。同时,存在重新计算和不计入侦查期限的特殊情况。符合规定的选项包括公安机关在
刑事立案监督的意义在于加强和完善人民检察院对公安机关的立案监督职能,从而打击和惩罚犯罪,防止罪犯逃避法律制裁,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保证国家法律的统一、正确实施。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三条的规定,如果人民检察院认为公安机关对应当立案侦查的案件不
补充立案刑事诉讼是指在已经立案侦查的案件中,发现新的共同犯罪嫌疑人时,将其列为同案的犯罪嫌疑人并进行侦查。一般情况下,只要新发现的犯罪嫌疑人存在犯罪事实且需要追究刑事责任,就应当对其进行补充立案,并与原案一同侦查。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二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