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审程序的主体是第一审程序中的当事人,而再审程序的主体是原审人民法院的院长、上级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第二审程序的审理对象是第一审人民法院作出的尚未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再审程序的审理对象是人民法院已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可以是一审法院的判决、裁定,也可以是二审法院的判决、裁定。
第二审程序的上诉可以提起,只要上诉人认为第一审判决、裁定有错误;再审的提起是由人民法院院长、人民检察院、上级人民法院发现已经生效的判决、裁定违反法律规定,确有错误,方可决定是否开始再审程序。
第二审必须在一定期限内提起上诉,对第一审不服的当事人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的期限为15日;对第一审裁定不服的当事人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的期限为10日。再审程序的提起时间在行政诉讼法中未作具体规定。
第二审人民法院必须是第一审人民法院的上一级人民法院;再审案件可以由原法院审理,也可以由原审法院的上一级法院审理,还可以由更高的人民法院提审。
二审抗诉是针对各级人民法院的第一审尚未生效的裁判;再审抗诉是针对已经生效的裁判。
二审抗诉是由第一审法院同级的提起,限于地方各级;再审抗诉是由上级提起。
二审抗诉是由上级人民法院接受;再审抗诉是由同级人民法院接受。
二审抗诉必须遵守法定期限;再审抗诉无期限限制,但要求将无罪改为有罪的案件应遵守《刑法》诉讼时效的规定。
二审抗诉是为了阻止第一审法院的判决生效,避免执行有错误的判决;再审抗诉是为了实事求是,纠正错误。
二审抗诉是一审检察院通过一审法院向上一级法院提交抗诉材料,上级人民检察院出庭;再审抗诉是抗诉机关向同级人民法院提交抗诉材料。
民事诉讼第二审的程序。包括立案阶段对当事人上诉的审查与证据交换,开庭阶段的通知与公告、庭审流程,以及裁判文书履行和申请再审阶段。在二审过程中,还有调解环节,调解协议经法院制作调解书后生效。
上诉不加刑原则在保障被告人辩护权、维护上诉制度、促使一审法院和检察院提高工作质量方面的意义。该原则能消除被告人担心加重处罚的顾虑,保障其依法上诉和充分行使辩护权,同时有助于发挥上诉制度的作用,保证两审制的贯彻执行,促使法院和检察院提高工作质量和法律监
中国民事诉讼法及司法解释中关于管辖异议的再审问题。申请人对管辖权异议的生效裁定不享有申请再审的权利,而法院可对违反法律规定的管辖错误的案件进行再审。但新修订的民事诉讼法明确了当事人不可对管辖权异议申请再审的情形。对管辖权异议裁定进行再审会造成逻辑混乱
民事诉讼二审程序的相关内容。首先,文章阐述了上诉立案的过程,包括当事人上诉的权利和二审法院的审查工作。接着,文章详细描述了开庭程序,包括宣布开庭、法庭调查、举证质证、法庭辩论等步骤。最后,文章介绍了当事人如何履行裁判文书和申请再审的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