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诉的提出是指在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下,人民检察院对已经生效的判决、裁定向相应级别的人民法院提出的一种法律行为。根据具体情况,不同级别的人民检察院可以对不同级别的人民法院已经生效的判决、裁定提出抗诉。
抗诉的方式是指人民检察院对人民法院的生效裁判提出抗诉时所采取的具体方式。一般而言,人民检察院决定对人民法院的生效裁判提出抗诉时,需要制作一份抗诉书。抗诉书是人民检察院对人民法院的生效裁判提出抗诉的法律文书,也是人民检察院行使检察监督权引起对抗诉案件再行审理的法律文书。抗诉书中应当包括提出抗诉的人民检察院和接受抗诉的人民法院的信息,抗诉案件的原审法院对案件的编号及其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以及提出抗诉的事实和理由。此外,抗诉书还应当明确提出抗诉的时间。如果有证据支持,人民检察院在提交抗诉书的同时,可以向人民法院提供证据或者证据来源。
需要注意的是,一旦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人民法院应当对案件进行再审,并不需要院长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
再审程序是一种补救程序,并非每个案件都需要经历的诉讼程序,也不是一审程序和二审程序之外的第三审程序。因此,人民法院对抗诉案件进行再审并不意味着增加审级。人民法院接受抗诉及对案件再审时的法院的审级主要是指人民检察院按照再审程序向相应级别的人民法院提出抗诉,并由该级人民法院接受抗诉并对抗诉案件进行再审。
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的案件,人民法院应当进行再审,并应当通知人民检察院派员出席法庭。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的案件在人民法院再审时,人民法院有责任通知人民检察院派员出席法庭,以监督人民法院对案件的处理。同时,由于案件是基于抗诉而进行再审的,因此,人民检察院也应当派员出席法庭,以保证检察监督权的完整实现。
刑事抗诉的含义、法律依据、条件及程序。刑事抗诉是当被害人或公诉方对刑事判决有异议时,通过向上级检察院提起抗诉来实现对被告人的正确惩罚的诉讼行为。其法律依据为《刑事诉讼法》相关规定。抗诉的条件包括判决、裁定确有错误,且有抗诉必要性。抗诉程序包括二审程序
刑事诉讼中检察院提起抗诉的程序和类型。抗诉分为二审抗诉和再审抗诉两种类型,分别适用于不同的情况和程序。抗诉的提出主要基于原裁判存在问题,如认定事实错误、证据不确实等。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审抗诉与再审抗诉的区别,包括抗诉对象、权限、接受抗诉的审判机关、抗
刑事附带民事调解书抗诉的流程。抗诉程序包括发现案件不属于本院管辖应退回检察院,被告人无法联系时也要退回,并要求检察院补充证据。同时,《刑事诉讼法》规定了第二审法院应开庭审理的情形。另外,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二审开庭后一般两个月内会下达判决书,特殊情况可延
刑事案件二审需要满足的条件,包括刑事诉讼法法定不起诉的情形,如案件情节显著轻微、已过追诉时效、经特赦免除处罚等。同时,文章还介绍了起诉的定义和刑事案件的起诉流程,包括起诉必须是有起诉权的公民或法人依法向有管辖权的法院进行。此外,还提及了不同阶段的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