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诉讼中规定上诉期限的目的在于给予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充足的时间来考虑和准备上诉,以更充分地行使上诉权利。同时,这也是为了保障第二审程序的及时、顺利进行,并确保正确合法的第一审判决能够迅速执行,错误的第一审判决能够及时纠正。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235条的规定,第二审人民法院受理的上诉和抗诉案件必须在法定期限内提出。不服判决的上诉和抗诉期限为十日,不服裁定的上诉和抗诉期限为五日。上诉和抗诉的期限从接到判决书、裁定书的第二日起计算。
对于附带民事判决或者裁定的上诉、抗诉期限,应当按照刑事部分的上诉、抗诉期限确定。如果原审附带民事部分是另行审判的,上诉期限应当按照民事诉讼法规定的期限执行。
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第190条的规定,第二审人民法院审判被告人或者他的法定代理人、辩护人、近亲属上诉的案件,不得加重被告人的刑罚。然而,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或者自诉人提出上诉的案件不受此限制。
根据上述规定,上诉不加刑原则仅适用于被告一方上诉的案件,第二审人民法院在审判时不得加重被告人的刑罚。但是,如果第二审人民法院审理的案件既有被告人的上诉又有人民检察院的抗诉,或者自诉人的上诉,被告人是否加刑不受上诉不加刑原则的限制。
上诉不加刑的具体内容包括:
如何向最高人民检察院申请再审抗诉的流程。当事人对不服的民事判决、裁定可向检察机关申诉,检察院将审查并决定是否立案,如立案则对法院民事审判活动进行审查并决定是否抗诉。符合抗诉条件的案件将提请上一级检察院抗诉,最终法院将开庭审理。
刑事裁定书的定义、作用以及丢失后的补办方法。刑事裁定书是人民法院在刑事案件审理或判决执行过程中作出的书面决定,具有法律强制力。一旦丢失,不能再补办,但当事人可查阅档案原件并复印加盖法院公章的裁定书作为证明。
人民检察院对看守所进行事故监督的相关情形,包括被监管人非正常死亡、伤残、脱逃等事故。同时,也介绍了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接受报案、控告、举报和自首时的注意事项,包括依法处理、紧急措施、记录成笔录等要求,以及保障报案人、控告人、举报人及其近亲属
检察院对不同情形下复议复核期限的确定。对于不予立案决定的复核,期限为收到申请后的三十日内。对于没收保证金和罚款决定的刑事复议复核,公安机关应在七个工作日内作出决定。对于案情重大复杂的情况,经负责人批准可延长复核期限,但不得超过三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