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第五百零七条的规定,最高人民检察院在收到下级人民检察院报请核准提起公诉的案卷材料后,要指派检察官对案卷材料进行审查,并提出核准或者不予核准的意见,最终由检察长做出决定。
检察机关提起公诉的条件可分为实体条件、政策条件和程序条件。
提起公诉的实体条件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实已经查清,证据确实、充分。
二是依法应当追究刑事责任。
所谓犯罪事实已经查清,是指检察机关对以下事实已经查证属实:
1. 确定犯罪嫌疑人实施的行为是犯罪,而不是合法行为或者一般违法行为。
2. 确定被告人应当负刑事责任,而不是不负刑事责任或者可以免除刑事责任的事实,例如犯罪嫌疑人的年龄、精神状况等。
3. 确定犯罪嫌疑人实施的是某一种或某几种性质的犯罪的事实。
4. 确定对犯罪嫌疑人应当或者可以从轻、减轻或者从重处罚的量刑情节的事实。
根据《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的规定,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可以确认犯罪事实已经查清:
1. 属于单一罪行的案件,与定罪量刑有关的事实已经查清,不影响定罪量刑的事实无法查清。
2. 属于数个罪行的案件,部分罪行已经查清并符合起诉条件,其他罪行无法查清。
3. 无法查清作案工具、赃物的去向,但有其他证据足以对被告人定罪量刑。
4. 言词证据中主要情节一致,只有个别情节不一致且不影响定罪。
证据确实、充分,是指指控的犯罪事实都有相应的证据予以证明,且证据之间、证据与案件事实之间不存在矛盾,足以排除非被告人作案的可能性。
如何向最高人民检察院申请再审抗诉的流程。当事人对不服的民事判决、裁定可向检察机关申诉,检察院将审查并决定是否立案,如立案则对法院民事审判活动进行审查并决定是否抗诉。符合抗诉条件的案件将提请上一级检察院抗诉,最终法院将开庭审理。
人民检察院对看守所进行事故监督的相关情形,包括被监管人非正常死亡、伤残、脱逃等事故。同时,也介绍了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接受报案、控告、举报和自首时的注意事项,包括依法处理、紧急措施、记录成笔录等要求,以及保障报案人、控告人、举报人及其近亲属
取保候审后被起诉的可能性取决于司法机关的调查结果,以及取保候审的相关法律规定。文章指出,如果嫌疑人的行为构成犯罪,检察院会提起公诉。同时,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等有权申请取保候审,是否聘请律师由当事人自行决定。我国《刑事诉讼法》对取保候审的情形做出了具体
检察院对不同情形下复议复核期限的确定。对于不予立案决定的复核,期限为收到申请后的三十日内。对于没收保证金和罚款决定的刑事复议复核,公安机关应在七个工作日内作出决定。对于案情重大复杂的情况,经负责人批准可延长复核期限,但不得超过三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