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被判处管制、宣告缓刑、裁定假释的社区矫正对象应在判决、裁定生效之日起的十日内报到执行地的社区矫正机构。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自2020年7月1日起开始施行。
被人民法院判决暂予监外执行的社区矫正对象,由看守所或执行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的公安机关在收到判决后的十日内将其移送至社区矫正机构。
被监狱管理机关、公安机关批准暂予监外执行的社区矫正对象,由监狱或看守所在收到批准决定后的十日内将其移送至社区矫正机构。
根据不同类型的社区矫正措施,其矫正期限的计算方法如下:
对于被判处管制的矫正对象,其矫正期限与管制期限相等。矫正期从判决执行之日起计算,如果判决附加剥夺政治权利,则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与管制期限相等,同时执行。矫正期限至管制期满为止。
对于被判处缓刑的矫正对象,其矫正期限与缓刑考验期限相等。矫正期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矫正期限至缓刑考验期满为止。
对于被裁定假释的矫正对象,其矫正期限与假释考验期限相等。矫正期从假释之日起计算,矫正期限至假释考验期满为止。
对于被人民法院决定暂予监外执行的矫正对象,矫正期限与暂予监外执行期限相等。如果是人民法院的决定,则矫正期从暂予监外执行决定生效之日起计算;如果是公安机关或监狱管理机关的批准,则矫正期从出监所之日起计算。矫正期限至暂予监外执行期满为止。
对于被单处剥夺政治权利的矫正对象,矫正期限与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相等。矫正期从判决执行日起计算。如果判决附加剥夺政治权利,则矫正期限从徒刑、拘役执行完毕之日起或者从假释之日起计算,矫正期限至剥夺政治权利期满为止。
如何向最高人民检察院申请再审抗诉的流程。当事人对不服的民事判决、裁定可向检察机关申诉,检察院将审查并决定是否立案,如立案则对法院民事审判活动进行审查并决定是否抗诉。符合抗诉条件的案件将提请上一级检察院抗诉,最终法院将开庭审理。
人民检察院对看守所进行事故监督的相关情形,包括被监管人非正常死亡、伤残、脱逃等事故。同时,也介绍了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接受报案、控告、举报和自首时的注意事项,包括依法处理、紧急措施、记录成笔录等要求,以及保障报案人、控告人、举报人及其近亲属
检察院对不同情形下复议复核期限的确定。对于不予立案决定的复核,期限为收到申请后的三十日内。对于没收保证金和罚款决定的刑事复议复核,公安机关应在七个工作日内作出决定。对于案情重大复杂的情况,经负责人批准可延长复核期限,但不得超过三十日。
公安刑事立案复核的程序。复议申请适用范围包括驳回申请回避、没收保证金决定、不予立案决定等的相关人员。复核申请适用于对公安机关作出的刑事复议决定不服的情况。申请刑事复议可以以书面形式或口头形式提出,而刑事复核必须为书面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