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第十四条的规定,市级人民检察院可以根据案件情况,将案件交由基层人民检察院立案侦查,或者要求基层人民检察院协助侦查。
根据具体情况,市级人民检察院可以将案件交由基层人民检察院进行立案侦查。同时,对于刑事执行派出检察院辖区内与刑事执行活动有关的犯罪线索,也可以交由刑事执行派出检察院进行立案侦查。
此外,最高人民检察院、省级人民检察院在发现犯罪线索时,也可以自行立案侦查,或者将犯罪线索交由指定的省级人民检察院或设区的市级人民检察院进行立案侦查。
立案侦查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
1. 存在犯罪事实:立案的首要条件是存在着某种危害社会的犯罪行为。这意味着只有符合刑法规定的构成犯罪的行为才能立案。如果行为不构成犯罪,就不能立案。同时,如果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5条第1项的规定,有危害社会的违法行为,但情节轻微,危害不大,不认定为犯罪行为,也不应立案。
2. 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立案侦查还要求依法需要追究犯罪行为人的刑事责任。只有在有犯罪事实发生的情况下,并且依法需要追究行为人刑事责任时,才有必要立案。
我国刑事诉讼法的执行步骤。刑事案件需经过立案侦查、提起公诉、人民法院判决和执行等多个环节。检察院在审查后认为犯罪事实清楚、证据充分时,会提起公诉,并提出量刑建议。人民法院审理公诉案件,通常应在两个月内宣判,特殊情况下可延长。审理期限根据情况变化重新计
关于重伤二级公安不立案的处理流程。当被害人被打成重伤二级并报案后,公安机关应当立即立案侦查。如果公安机关不立案,被害人可以向检察院反映情况,人民检察院有权要求公安机关解释不立案的理由。同时,被害人也可以积极向公安机关提供线索或证据。总之,必须保障被害
人民法院对刑事案件的直接受理条件及范围。自诉案件由法院直接受理,包括告诉才处理的案件,如侮辱、诽谤等情形,以及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和公安机关或检察院不予追究的刑事案件。此外,人民检察院有立案侦查权限的特定刑事案件,如贪污贿赂、渎职犯罪等。
刑事诉讼的法律程序,包括概述、侦查、立案、自诉案件、各级法院的管辖及案件管辖权的指定和移送等方面。文章指出刑事案件的侦查由公安机关进行,对于特定类型的犯罪案件,人民检察院也会立案侦查。自诉案件由人民法院直接受理。各级法院根据案件性质、可能判处的刑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