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可以适用回避吗
时间:2024-03-16 浏览:35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无论是刑事诉讼还是民事诉讼,被告人都可以委托律师作为案件代理人的,而我国是有回避制度的,那么律师可不可以适用回避的?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解答,希望以下的知识对读者有所帮助。
律师回避的适用范围及相关法律规定
一、律师是否适用回避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律师并不是回避的对象。回避的对象包括审判人员、书记员、鉴定人员等。只有当审判人员与律师存在利害关系时,应该是审判人员回避。
二、回避的申请理由及程序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在诉讼中,可以基于以下情形要求审判人员(执行人员)回避,并且他们也应当自行回避:1. 是本案的当事人或者与当事人有直系血亲、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及姻亲关系的;2. 本人或者其近亲属与本案有利害关系的;3. 担任过本案的证人、鉴定人、勘验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的;4. 与本案的诉讼代理人、辩护人有夫妻、父母、子女或者同胞兄弟姐妹关系的;5. 本人与本案当事人之间存在其他利害关系,可能影响案件公正处理的。当事人有权利在以下情况下,对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等提出回避申请:1. 是本案当事人或者当事人、诉讼代理人的近亲属;2. 与本案有利害关系;3. 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对案件公正审理的。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发现审判人员具有以下情形之一时,有权要求回避,但必须提供相关证据材料:1. 未经批准,私下会见本案一方当事人及其代理人、辩护人的;2. 为本案当事人推荐、介绍代理人、辩护人,或者为律师、其他人员介绍办理该案件的;3. 接受本案当事人及其委托的人的财物、其他利益,或者要求当事人及其委托的人报销费用的;4. 接受本案当事人及其委托的人的宴请,或者参加由其支付费用的各项活动的;5. 向本案当事人及其委托的人借款、借用交通工具、通讯工具或者其他物品,或者接受当事人及其委托的人在购买商品、装修住房以及其他方面给予的好处的。回避申请应当在案件开始审理时提出,当事人应当说明理由。如果回避事由在案件开始审理后才知道,也可以在法庭辩论终结前提出。被申请回避的人员在人民法院作出是否回避的决定前,应当暂停参与本案的工作,但案件需要采取紧急措施的除外。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效力待定合同善意取得能否对抗第三人
效力待定合同在善意取得情况下能否对抗第三人的问题。法律规定,相对人可催告法定代理人或代理人在一个月内追认合同效力。善意相对人在合同被追认前享有撤销权。同时,善意取得的构成要件包括转让人无权处分、受让人有民事行为能力、客体包括动产和不动产、受让人主观上
-
行政复议代理人的特征及分类
行政复议代理人的特征及分类。行政复议代理人以申请人或第三人的名义进行行政复议活动,其活动范围限于代理权限内,法律后果由被代理人承担。代理人分为法定代理人和委托代理人,前者是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代理,后者是受行政复议申请人或第三人委托
-
如何防范表见代理的风险
如何防范表见代理的风险。表见代理纠纷对被代理人和相对人都有风险。企业管理者的法律意识不强是导致表见代理的主要原因。提高管理者法律意识,树立依法经营理念是防范关键。表见代理的法律效力在于相对人尽到注意义务后有理由相信行为人有代理权。被代理人可向代理人追
-
如何选择合适的法律代理人
如何选择合适的法律代理人。在决定是否寻找法律代理人之前,建议进行咨询,且法律咨询费用并不一定高昂。选择法律代理人时,应考虑其是否适合自己的案件,而不是仅看重其声望和信誉。律师的业务专业化,因此一个专业但普通的律师可能比一位全领域但普通律师更能够处理好
-
审判监督程序的申诉与条件
-
刑诉法在什么情况下提供法律援助
-
删除自己的东西算毁灭证据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