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可以适用回避吗
时间:2024-03-16 浏览:34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无论是刑事诉讼还是民事诉讼,被告人都可以委托律师作为案件代理人的,而我国是有回避制度的,那么律师可不可以适用回避的?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解答,希望以下的知识对读者有所帮助。
律师回避的适用范围及相关法律规定
一、律师是否适用回避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律师并不是回避的对象。回避的对象包括审判人员、书记员、鉴定人员等。只有当审判人员与律师存在利害关系时,应该是审判人员回避。
二、回避的申请理由及程序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在诉讼中,可以基于以下情形要求审判人员(执行人员)回避,并且他们也应当自行回避:1. 是本案的当事人或者与当事人有直系血亲、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及姻亲关系的;2. 本人或者其近亲属与本案有利害关系的;3. 担任过本案的证人、鉴定人、勘验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的;4. 与本案的诉讼代理人、辩护人有夫妻、父母、子女或者同胞兄弟姐妹关系的;5. 本人与本案当事人之间存在其他利害关系,可能影响案件公正处理的。当事人有权利在以下情况下,对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等提出回避申请:1. 是本案当事人或者当事人、诉讼代理人的近亲属;2. 与本案有利害关系;3. 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对案件公正审理的。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发现审判人员具有以下情形之一时,有权要求回避,但必须提供相关证据材料:1. 未经批准,私下会见本案一方当事人及其代理人、辩护人的;2. 为本案当事人推荐、介绍代理人、辩护人,或者为律师、其他人员介绍办理该案件的;3. 接受本案当事人及其委托的人的财物、其他利益,或者要求当事人及其委托的人报销费用的;4. 接受本案当事人及其委托的人的宴请,或者参加由其支付费用的各项活动的;5. 向本案当事人及其委托的人借款、借用交通工具、通讯工具或者其他物品,或者接受当事人及其委托的人在购买商品、装修住房以及其他方面给予的好处的。回避申请应当在案件开始审理时提出,当事人应当说明理由。如果回避事由在案件开始审理后才知道,也可以在法庭辩论终结前提出。被申请回避的人员在人民法院作出是否回避的决定前,应当暂停参与本案的工作,但案件需要采取紧急措施的除外。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刑事诉讼中回避的处理办法
刑事诉讼中的回避处理办法。当事人、辩护人和诉讼代理人有权提出回避要求,涉及检察官和法官应立即停止工作等待上级决策。回避要求的处理程序需提交给法院院长或相应机关决定。回避决定作出后,应换人参与侦查、起诉和审判。驳回决定的申请人有权复议一次,复议期间诉讼
-
保险代理人与保险公司的法律关系
保险代理人与保险公司的法律关系,双方属于代理关系,不受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的调整范围。保险代理人的权益维护依据保险法和新劳动法,离职规定遵循劳动合同法。保险代理人根据保险公司的委托办理业务,报酬以佣金为主,与保险公司是平等主体间的民事关系。
-
回避的种类及其划分
诉讼过程中的回避种类及其划分。回避主要包括自行回避、申请回避和指令回避三种。自行回避是公安司法人员主动退出诉讼活动的行为;申请回避是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要求公安司法人员回避的行为,是当事人重要的诉讼权利;指令回避是有关组织或行政负责人作出的决定。此外
-
人民法院关于申请回避的决定书格式
人民法院关于申请回避的决定书格式。在案件审理或执行过程中,申请人提出回避申请,需要写明被申请人的诉讼地位和姓名以及回避理由。法院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决定是否准许回避申请,并告知申请人如对此决定不服可申请复议。
-
申请回避的决定书
-
行政程序结束后当事人不得提出回避申请
-
什么叫刑事辩护,概念是什么